金山势不群,中流蹴浪分。
石镜千帆影,浮图一握云。
潮通僧井出,钟过海天闻。
几度登临客,长歌又水濆。

【解析】

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、思想情感,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。“建业”指南京;“京口”今江苏镇江市北,长江北岸的古称;“金山寺”,又名“报恩光孝禅寺”,位于江中金山上。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金山寺所见的景色。首句是说金山之高。“势不群”即“独步众山”。二句写登山之路。三句写登高远望。四句写登临所见。五、六句写游人往来不绝,诗人登上山顶,放眼远眺,发现从四面八方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,有如踏浪而行的千帆竞发,有如握在手里的浮云一样,有如涌出井水的潮水,有如海上传来的钟声,有如海天交映的景象。尾句写登临怀古之情。最后两句写自己登临怀古,不禁长啸而歌。全诗以“登”字统领全篇,写出了金山之高、路之险、景之奇、人之多,描绘了一幅雄浑壮美的画面。“客”字照应前文,点明“登临”的目的。

【答案】

自建业至京口或行或泊即事成诗六首其六

金山势不群,中流蹴浪分。

石镜千帆影,浮图一握云。

潮通僧井出,钟过海天闻。

几度登临客,长歌又水濆。

赏析:

首联总写金山之高。“势不群”意谓独步众山。一个“不”字,写出了它的高峻与突出,使人觉得它像一座独立的山峰。

颔联承前启后,写登高所见。“石镜”指石镜岩,在金山西北。千帆竞发,犹如镜面倒影。“浮图”指佛塔,这里泛指佛寺。“一握云”指寺顶,用夸张手法形容其高耸入云。“潮通”即潮水涌出。“僧井”,指和尚挖的泉水井。“钟过”指寺院里的大钟敲响。“海天闻”,即钟声传遍海天,响彻云霄。诗人登上金山寺,远望江上,见舟楫争先恐后地驶过,船影点点,宛如无数明灯;仰视天空,只见佛塔矗立于云端之上,时隐时现,仿佛随时都化作一片片白云;俯瞰江中,只见潮头涌来,冲开江面,将涌出的海水溅到岸边,汇入大海,形成一条条小溪,汇合成江河。这一切景象,无不令人心旷神怡。诗人陶醉在这美妙的景色之中,情不自禁地放声高唱起来。

颈联紧承前两联,写诗人登高远望所见的游人往来不绝的情景。“几度”意为多次,多次登上这山,多次登临此地,即表明诗人对这山的喜爱和留恋。“客”字照应前文。“长歌又”即再次唱起那首长歌。

此诗以“登”字统摄全篇,写山之高、水之阔、景之奇以及游人之盛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