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堪
诗句原文: 三年不作画,一画旅愁生。 家山万里隔,蜀道正难行。 蜀高山且远,瞿唐水复险。 别来记得春水深,此日欲去风尘满。 风尘满如何,成都西南愁翠蛾。 蛾眉愁损人未归,杜鹃啼血朝朝飞。 杜鹃飞,向何处,江南三月春,十日九风雨。 每同谢眺看青山,安得草堂留杜甫。 译文: 我三年没有画画,一画画出的是旅途中的忧愁。 家乡山水相隔遥远,蜀道艰难行走。 蜀地的高山又远,瞿塘水路险峻。
【注释】 岩居高士:指隐居在山中的人。图歌次韵:以诗作歌,写在《岩居高士图》上的诗歌。次韵:即和韵。 乐山:喜好山。 神游历历皆方壶:神游于其中,处处都是方壶(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居所)。 浮云:飘浮的云。任舒卷:任凭它舒张或卷缩。轩冕:车盖与冠冕,代指官位、官职。 长松:高大挺拔的松树。龙鳞:像龙一样的鳞片。苍藓:青苔。 绝爱:特别喜欢。当岩阿:正当岩石上。 平地:平坦的地方。白云:白色的云。涌波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鉴赏诗歌的语言,首先应从修辞手法、表现手法、用词造句和风格特色等方面入手,然后还要结合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去分析。 姑胥山:姑苏台,又称姑胥山、姑苏台山,在今苏州市西南。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,后毁于秦火。 空闻千古风流:“空闻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姑苏台的追忆,但“不见旧时台榭”,只留下“风”来。这“风”字是虚写,也是实写,既写出了姑苏台当年之盛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咏物诗。全诗通过赞美龙马的神奇,表达了诗人对盛世安宁、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景。 第一句:“龙眠居士画马歌”,这里的“龙眠居士”指的是王维,他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。这句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,即赞美龙眠居士所画的六匹马。 第二句:“神妙不在曹韩下”,曹指曹植,韩指韩愈,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。这句诗赞叹龙眠居士所画的马神妙非凡,超越了曹植、韩愈等人的水平。 第三句
注释: 横塘:地名,位于今天的苏州市吴中区。 姑苏:古称吴,今苏州的别称。城外:指苏州城郊。 黄帽:这里指的是船夫,因为船上炊饭需要用柴火,而船在水上行驶不方便取柴,所以要用黄帽作为标志。就船:靠近船边。 绿鬟:年轻美丽的女子,这里指的是渡口的摆渡人。隔岸:隔着水对岸。鸣榔:敲打船桨发出声音。 赏析: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。诗人从越来溪头出发,来到姑苏城外的横塘。这里的景色如画
石湖旧苑 望湖亭子凄然,不似当年风景。 画船空载梅花,谁唱幽香疏影。 译文: 石湖旧时的风景依旧,但望湖亭子变得凄凉。 画船上空无一人,只有梅花静静地绽放。 是谁在歌唱着那幽远的香气和稀疏的影子? 注释: 1. 石湖旧苑:指石湖周围的旧时园林。 2. 望湖亭子凄然:形容望湖亭子现在显得凄凉、冷清。 3. 不似当年风景:与过去相比,现在的风景已经大不相同。 4. 画船空载梅花:指画船上空无一人
绿水金塘马健 - 绿水:清澈的河水。 - 金塘:形容水波闪烁,如黄金般耀眼。 - 马健:马儿健壮。 青山红树鸟鸣 - 青山:指远处的高山。 - 红树:红色的树木。 - 鸟鸣:鸟儿在树林中鸣叫。 策策吟鞭远指 - 策策:形容声音清脆悦耳。 - 吟鞭:挥舞着马鞭的声音。 - 远指:指向远方。 蒙蒙花雨新晴 - 蒙蒙:形容雨气弥漫。 - 花雨:像花瓣一样的细雨。 - 新晴:晴朗的天空
【注释】 投:寄。栖岩壑:栖息在岩壑之中。沧洲:指江湖上。艇子:小船。黄袄:黄色的衣袍,这里代指渔人。 【赏析】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闲适的山居生活图景。首句点题,表明诗人隐居山林,不问世事;第二句写爱恋松萝,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;第三句写出想叫船夫来接,但又不知他是谁;末一句是说,想唤渔船来接,但又不知道船上渔人是谁。全诗语言质朴,意境幽雅,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山水的喜爱之情
诗句鉴赏 解析《桃花画眉曲》之美 1. 诗词原文与注释 - 春禽踏南枝,新柳拂蛾眉。东风一何浅,花间声宛转。 注释:春天的鸟儿踏着南边的枝条,新生的柳枝拂过如蛾般娇美的眉毛。春风是多么的轻柔啊,在花朵之间歌声回荡,音韵悠扬。 - 君不见秋乌一夜啼金井,裁衣寄远剪刀冷。 注释:你难道没看见那秋天的乌鸦在一夜之间啼叫于金井旁,我裁剪衣物寄往远方,手中剪刀冰凉。 - 便是苏山窈窕娘,愁对离鸾亦断肠。
【注释】 吴江:指江苏苏州的吴江,这里泛指江南地区。 三高祠前流水:吴江县有三座高僧墓的祠堂,祠堂前的溪流是吴江的一条主要水道。 五湖烟外孤篷:五湖水面上有雾气笼罩的景象,远处一叶小舟独自飘荡在烟雾之中。 枫落吴江夜冷:秋天的夜晚,枫叶纷纷飘落,给吴江披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。 高情都付渔翁:诗人将自己的高尚情操寄托在渔夫身上,希望他们能体会到他的志趣和情感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渔舟行踪的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