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不作画,一画旅愁生。家山万里隔,蜀道正难行。
蜀高山且远,瞿唐水复险。别来记得春水深,此日欲去风尘满。
风尘满如何,成都西南愁翠蛾。蛾眉愁损人未归,杜鹃啼血朝朝飞。
杜鹃飞,向何处,江南三月春,十日九风雨。每同谢眺看青山,安得草堂留杜甫。
君不见杜甫悲歌一世豪,南奔北走何其劳。南奔北走何其劳,许身稷契愚且高。
诗句原文:
三年不作画,一画旅愁生。
家山万里隔,蜀道正难行。
蜀高山且远,瞿唐水复险。
别来记得春水深,此日欲去风尘满。
风尘满如何,成都西南愁翠蛾。
蛾眉愁损人未归,杜鹃啼血朝朝飞。
杜鹃飞,向何处,江南三月春,十日九风雨。
每同谢眺看青山,安得草堂留杜甫。
译文:
我三年没有画画,一画画出的是旅途中的忧愁。
家乡山水相隔遥远,蜀道艰难行走。
蜀地的高山又远,瞿塘水路险峻。
自从离开后记得春天的江水很深,今日想要离开却满是风尘。
风尘满面如何是好,成都西南令人忧愁。
蛾眉山因忧愁而更加让人心疼,还未归来的人啊,杜鹃在啼血。
杜鹃声声哀怨,不知飞往何方,江南三月春意盎然,但常常有十日九天的雨水。
常常与谢眺一同欣赏青翠的山峦,怎样才能留下杜甫留在成都草堂。
赏析:
这首诗是虞堪在创作《自画关山行旅图因制画山曲》时所作,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。
诗的开头“三年不作画,一画旅愁生”展现了诗人对绘画的热爱以及由于长期未作画而产生的孤独感,这为下文的描绘奠定了情感基调。接着,“家山万里隔,蜀道正难行”直接点明了他的家与蜀地之间的距离之远及蜀道之艰,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路途的艰辛。
“蜀高山且远,瞿唐水复险”进一步描绘了蜀地的地理特点,高山和险恶的水路成为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象。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蜀地的自然景观之壮观,也加深了诗人内心旅程的孤独与不易。
“别来记得春水深,此日欲去风尘满”反映了诗人离别家乡时的深刻记忆和此行的不易。这里的“风尘满”,不仅仅是形容旅途的尘土飞扬,更象征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。
“风尘满如何,成都西南愁翠蛾”以风尘满作为问题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成都的深深挂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忧愁。而“翠蛾”则是成都的一种特产,这里用以代指成都的风景或人物,增添了一丝亲切与怀念的情感色彩。
“蛾眉愁损人未归,杜鹃啼血朝朝飞”则通过比喻手法,将“蛾眉山”与“杜鹃”相联结,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及时归家的无奈与哀伤,同时也暗示了杜鹃啼血这一自然现象,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。
“杜鹃飞,向何处?江南三月春,十日九风雨”一句,通过询问杜鹃的归宿,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。同时,“江南三月春”与“十日九风雨”的描写,不仅展现了江南春季多变的天气,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。
《自画关山行旅图因制画山曲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,更是一曲描绘旅途艰辛与思乡之情的长篇叙事诗。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,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