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祥鸢
【解析】 题干是“格式要求: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,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,末尾附上赏析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。”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全诗,理解诗意,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,并结合着诗句中的重点词语,读懂景物。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,体会诗歌的情感。 明确本题的要求: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
【注释】 团扇:圆形的扇子,多用羽毛、丝线、纸等制成。 流黄:流落的黄绢,这里指扇面。 楼空燕子:指楼中已无人居住。 剩有歌尘:指楼中尚有歌舞之声。 画梁:雕花的屋梁。 【赏析】 此诗写春闺怨情,首句点出“不见当年”之恨。后二句则直抒胸臆,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,以及因爱情不得而感到的寂寞惆怅。全诗语言质朴,却感情真挚,细腻婉曲地刻画了女子的相思情态,表达了女子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
解析与译文 注释: 1. 潞水雨余: 指的是潞河地区,古代地名。 2. 燕山云外: 指燕山山脉之上,云雾缭绕。 3. 又圆篷底月: 月亮在圆形的船篷下面映照,形成一轮明月。 4. 频换客中衣: 指频繁更换衣服以适应舟夜的温度变化。 5. 路近心逾急: 因为距离家乡越来越近,所以心情越发急切。 6. 乡遥梦亦稀: 因为家乡遥远,所以梦见的次数也变得稀少。 7. 汉京冠盖满: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,以及对作者感情的把握。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,赏析时需要考生对诗歌的内容、语言和技巧等进行分析,然后结合诗歌的主题思想来分析,最后指出作者的情感以及艺术手法。“同韩双湖泛舟访直峰昆季”是首联;“野航坐知己,尽日话闲情”是颔联,“木落青山远,波澄白鸟明”是颈联,而尾联则是“扬帆沙岸过,吹笛浪花生”。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上秋景图。 【答案】
诗句释义: 1. 初夏晓起(清晨起床) 2. 已知无客到,亦复启晨扉(既然没有客人到访,也开启门扉迎接阳光) 3. 刺水新秧长(稻田里插着嫩绿的秧苗) 4. 从人乳燕飞(燕子在人身边飞翔) 5. 书声隔篁竹(读书的声音被竹林隔绝) 6. 荷气透絺衣(荷叶的气息透过细葛布衣服传来) 7. 百亩欣常稔(百亩农田喜获丰收),无嗟生事微(感叹自己生活虽小但很满足) 译文及赏析: 清晨时分起床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,描绘了一幅早春的田野景色。 第一句:“新水没渔矶”,描述了新近涨潮时水面上漂浮着渔人的小舟和矶石的景象。“新水”指的是刚刚涨起来的江水,“渔矶”则是江边的一块石头,可能是渔民们用来打鱼的地方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喜爱和对春天景色的欣赏。 第二句:“遥林收夕霏”,描绘了远山的树林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。“遥林”指的是远处的树林
新秋泛舟过西庄听雨话旧三首 蓬蒿长门径,客到旋教锄。 稚子炊菰米,邻家馈野蔬。 浦沙云淰淰,梧竹雨疏疏。 草阁昼如水,坐听儿读书。 注释:蓬蒿长门径,指长门宫外的杂草长满了小道。客到旋教锄,客人来了就立刻去锄草。稚子炊菰米,小儿子正在煮菰米。邻家馈野蔬,邻居家的送来了野菜。浦沙云淰淰,沙滩上的沙子被雨水冲得很松散。梧竹雨疏疏,梧桐和竹子在下雨时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。草阁昼如水
【诗句解析】 1. 历历龆年事,分明昨与今。——指代过去和现在的岁月,历历指清晰、分明,指童年时代的事历历在目,分明昨天和今天的情景一样。 2. 不因清话久,那悉故情深。——不因长时间的谈心(清话),怎知道过去的情谊如此深厚。 3. 岁月且迟暮,官曹宁陆沉。——岁月已经迟暮,官职恐怕要落空。 4. 所欣同巷陌,伏腊每招寻。——我喜欢和邻里一起欢聚,每逢节令(伏)或冬至时总要相互访问。
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,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。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注释: 朝辞桐柏水:早晨离开桐柏江(位于淮河流域) 时序又殊方:时光已经变迁,来到了新的地点 河抱中原转:大河环抱着中原大地 天围远树苍:天空环绕着远方的树木,显得更加苍劲 绪风啼鸟变:微风中传来鸟儿啼叫的声音,变化多端 红雨落花忙:红色的雨滴落在花朵上,花瓣纷纷飘落 坐惜春芳晏:因为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而感到惋惜
丛菊几枝吐,重阳昨夜过。 【译文】 菊花已经开了几枝了,重阳节昨天晚上就过去了。 美人别我去,怀抱奈秋何。 【译文】 美人离开了,我抱着秋天又有什么可奈何的? 月露闲阶砌,衣裳旧薜萝。 【译文】 月光洒在台阶上,衣裳是旧的薜萝。 手携小儿女,顾影舞婆娑。 【译文】 牵着小女儿和儿子,我独自对着影子起舞。 赏析: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后诗人与亲人分别的情景。全诗以“重阳”为线索展开,从“丛菊”写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