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嘉燧
注释:节物阴晴总不愁,思家时复一低头。 空劳拄杖中宵待,未遣倾罍向月羞。 放客惺惺归别院,任他晻晻下西楼。 嫦娥亦是人间意,想像含颦耐九秋。 赏析:这首诗是作者在无月之夜所作,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。首句“节物阴晴总不愁”描绘了节日景象,无论天气如何变化,都不必担忧。第二句“思家时复一低头”则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家人而时常低头沉思的情景。第三、四句“空劳拄杖中宵待
【诗句注释】 过易水怀古:路过易水边,感慨怀古。 层冰积雪漫嵯峨:层层的冰和雪覆盖着山峦,显得高峻而雄伟。 易水流澌自涌波:易水之水流到岸边时,因冰面破裂而形成水波。 迁史至今疏剑术:史书记载从古至今都淡化了剑术。 酒人从此送荆轲:酒人在这里指送行的人,荆轲在此处被杀,因此人们送他离开。 羽声变后寒风急:燕太子丹改名换姓逃往秦国,秦王得知后派兵追击,此时寒风凛冽,形势危急。 虹影消来白日过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。解答此题,考生需结合诗句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、思想观点等,并注意答题的格式要求: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,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,末尾附上赏析。 “山居夜雨迟比玉不至惜别”,意思是:在山中居住时,晚上下起了小雨,等到第二天天明,才看到友人没有到,因此感到惋惜。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心情。
【诗句注释】 十月十日汪九飒哉宅中闻歌作:十月十日,指农历九月三十日。“飒哉”是形容歌声的词,意为声音高亢激越。“宅中”即家中。“闻歌”指听见了歌声。“作”指创作、作诗。 送客留髡饮正忺,江城清夜月如镰:送别客人时,留下髡(kūn)在屋里饮酒。江城,指临安,今浙江杭州。“清夜”,指深夜。“忺”,通“怡”。 双楼海燕巢金屋,十月流莺隔画帘:两座高楼上,海燕在筑窝,金屋子是指华丽的房屋或富贵人家
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《正月十八日同仲和侯园看梅,因期同出西郭即事》。 下面是逐句解释: 1. 正月十八日同仲和侯园看梅,因期同出西郭即事 - 这是诗的第一句,描述了作者在正月十八日与仲和侯园一同去看梅花,并且约定了一起从西郭离开。 2. 八年远客一归来,又见江南两度梅 - 这是第二句,表达了作者长时间远离家乡(八年),这次回来看到了江南的梅花。"八年"指的是作者离开家乡已经八年时间。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题画诗,作者在除夕之夜,面对枯木怪石,感慨万分地吟咏了这首七绝。 “画枯木怪石次比玉”的意思是:画中的枯木怪石,次于白玉,诗人的诗句也次于玉。这两句写画中之景,与下句之“诗韵”相照应。 “当年饯腊有秋茶,添却庭梅点岁华。”这两句是说,当年送冬去的时候,有秋天的茶水,增添着庭院里的梅花,点缀着岁月。诗人把画和诗联系起来,写出了画中之景与自己之诗的关系。 “争喜小儿仍爱客
【注释】: 答江似孙谢遗锦衾:回答江似孙送来的锦被。 曾无文绮赠交欢:未曾有华丽的丝织品送给你以表达喜悦之情。 聊尔同裯恋一寒:只是与您同睡在一条被子上,只为了取暖。 长枕正思裁十幅:我正在思考如何裁剪出一百匹布来。 高眠尽可拥三竿:高眠时可以拥抱着三支竹杆。 休嫌吟苦蒙时污:请不要嫌我吟诗之苦而玷污了你的名声。 应笑书痴画处刓:应嘲笑那些书呆子只知道写字画画而不懂得生活的人。 博得新诗酬锦段
【注释】 感道:感慨人生。 道傍:路旁。 枯柳:衰败的柳树。 婆娑:形容树枝随风摆动的样子。 毵(nán)毵:同“毵”,指草木茂盛貌。 白发青骊(lí):指鬓毛白,指年岁已高。青骊,古代骏马名。 汴水:即黄河,在今河南省北部。 汴州:唐宋时属河南府,即今河南开封。 落江潭:指沉到长江中淹死。 黄河岸徙孤蓬直:意谓黄河北岸的孤蓬随风挺拔直立。 明月巢空越鸟南:意谓月色如洗,寒鸦归巢南方。
仲冬同周虞卿葛震甫郭圣胎恒光牧隐二上人石镫庵话别用三字 都门残腊忽经三,集别围炉话小庵。 六载归程犹泽潞,几人乡国并东南。 天涯涕泪遥难忍,塞外风沙老讵堪。 即日遂良须尽白,还家弥勒与同龛。 注释:1. 都门:指长安。2. 泽潞:指河东一带。3. 弥勒:佛教中的未来佛。4. 庵:指寺院。5. 三:这里表示数量词,指三句话。6. 恒光:僧人名。7. 即日:当日。8. 弥勒:佛教中的未来佛。9. 庵
【注释】 答江似孙谢遗锦衾:答谢江似孙赠给的锦被。江似孙:诗人的朋友,生平不详。平津:即张平津,东汉张堪曾为渔阳太守,后迁蜀郡太守,治理有方。这里借指友人。 【赏析】 《酬答江似孙谢遗锦衾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写对友人的答谢之情。首联“故衾何意托交欢,得共高人寤寐宽”,表达了作者收到锦被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;颔联“不分秋风破茅屋,从教夜雪满长安”,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深情的赞美和感谢;颈联“空床独枕琴三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