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嘉燧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咏史》。诗中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命运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感慨。 以下是诗句及相应的译文: 1. 少小曾嗟时命违 - 我年轻时曾经遗憾地感叹,我的时运与命运与我背道而驰。 2. 不才敢齿宦情微 - 我不才能,也不敢在官场上有所作为,因为我知道官场上的情意并不深厚。 3. 半生空长蓬三径 - 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荒凉的地方度过,就像那蓬草覆盖着的小路。
姑孰道中见梅花 燕南蓟北限春光,瞥见江梅剧断肠。 花被雪禁犹黯淡,影遭风横正郎当。 注释:燕南、蓟北指的是北方,春天的景色被局限在这一片地区。瞥见江梅,意思是看到江边的梅花。剧断肠,形容看到梅花后心情十分难过。花被雪禁犹黯淡,花被雪覆盖着依然显得暗淡无光。 译文:燕南、蓟北的春天景色都被这一片地区所限制。看到江边的梅花后,我心情十分难过。花被雪覆盖着依然显得暗淡无光。 赏析
诗句释义与赏析: 1. “来往扁舟岁聿除” - “来往扁舟”形容作者常年在外,船是他往来的工具。 - “岁聿除”意指岁月流逝,旧岁已去,新年到来。 - 这是一句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,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新一年的期待。 2. “流年风雨一萧疏” - “流年”指的是逝去的时间。 - “风雨”象征变化无常。 - “萧疏”表示萧瑟、萧条。 - 这句诗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与萧索
扬州方季康馆同张伯美诸人惜别 离别在江南,已经数程了。清樽酒,细雨中,又回到了江城。 残魂如梦,听到黄莺的叫声而断了。旧恨,就像潮水一样,涌上心头。 皈依佛门,怜悯陪伴在身边的人。驱赶人们,十口人都悔不该轻身。 离别时共沾泪,却使衰老的身体暗抚着帽缨。 赏析: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分别的情景。首句“别路江南已数程”,表达了离别之苦,暗示了作者对江南的留恋之情。第二句“清樽细雨复江城”
这首诗的注释是: 客心降尽转悠悠,见月闻歌已不愁。 客旅之心已经平静下来,转而变得悠悠然。看到月亮听到歌声后,已经不觉得忧愁了。 当日绛唇空寂寞,何时雪顶共依投。 曾经的红唇现在显得空寂无依,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倚靠在雪山顶上呢? 衰年自照犹残烛,长夏行吟祇敝裘。 随着衰老,自己只能依靠微弱的光芒,长夏时节行走吟诵,只能用破旧的衣服裹身。 送远可能忘故国,浮云西北有高楼。 在送别远行人时
【注释】 冬至月下即事:冬至日的月夜景色。冬至日是一年中阳气初生的时节,故称“冬暄”。 去秋寒早天多雪,今夕冬暄月似春——去年秋天天气寒冷,降雪早,今年冬至日却气候温和,天空晴朗,好像春天。 淡境味长堪送老,醉乡户小恰容身——淡雅的境界长久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,像醉酒一样的生活空间也恰好可以容纳我一人。 客中两度逢南至,酒后终宵向北辰——在旅途中已经两次遇到冬至,酒后通宵饮酒时仰望北斗七星方向。
【注释】桃树:这里泛指桃花。歊(yín):面气色不好,多指脸色憔悴。茅茨:用草盖成的屋顶。 【赏析】《桃树下作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。此诗首联写景,颔联写人,颈联议论,尾联写闻,全诗意境深远。 首联“残春已过八十日,桃树初开三五枝。”写春天过去,但桃花却盛开了。 颔联“瞥眼红颜刚一笑,举头纤月正如眉。”写诗人看到一位女子的红颜与明月,觉得她的笑容和眉毛一样美。 颈联“未缘悟道空身老
重过虞山塔院兰公话旧湖边春草忆佳期,重放扁舟夏木滋。 游戏自来通绘事,安禅久已废吟诗。 半江塔影迎帆远,曲巷经声出院迟。 曾访本师乘野月,旧房空老碧梧枝。 注释: 重:再次,重新;虞山塔院:即虞山宝林寺的塔院。兰公:指唐代诗人王建,字仲初,号原甫,又号昌谷子,又号定屋主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大和年间进士,曾任国子助教。与郑 、许棠、张 等人交游甚密。有诗作《游仙》、《田家》等。 译文: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此类试题解答时,首先要通读全诗,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词句。如:“短烛残杯矮阁中”“值君暖眼寒偏好”“莫将闲闷惹青铜”,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手法运用等。 “去年梅发话匆匆,短烛残杯矮阁中。”第一句写去年春天的梅子刚刚开放,诗人就匆匆来访了,这两句是说去年梅子刚开花的时候,诗人就来到他的书斋里来了
【注释】: 生死论交二十年,他乡消息总茫然。 新诗刻烛还成泪,老兴将灰未灭烟。 今夕樽前拌玉倒,别时衣上有珠悬。 衙斋天与闲人作,好办饥餐和困眠。 【赏析】: 这是一首题画诗,描绘了一幅《醉翁亭图》的意境。全诗共八句,每句一韵,押平声韵,首句起韵。 第一句“生死论交二十年”是说诗人和友人之间已经谈论过生死,二十年来交情深厚。这里的“生死论交”指的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之间的情谊,而“二十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