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嘉燧
和比玉赋游鱼啖花影 无数轻鲦莲叶东,泳芳吹沫竞浮空。 疑追戏蝶来天上,误饵游丝没镜中。 点额冷光如吸露,濯鳞香阵微飧风。 相忘乐事江湖外,捉影还看嚼蜡同。 注释: 和比玉赋游鱼啖花影:和比玉赋是一首描写鱼儿的诗。游鱼在荷叶上觅食,它们吃着花瓣上的花蜜,仿佛在追逐戏蝶一样。 无数轻鲦莲叶东,泳芳吹沫竞浮空。 疑追戏蝶来天上,误饵游丝没镜中。 点额冷光如吸露,濯鳞香阵微飧风。 相忘乐事江湖外
潞安元夕 迷方到处即为家,元夕山城罢放衙。 身槁欲灰逢火树,眼昏生晕乱银花。 愿看辽水烽狼净,喜见并州竹马哗。 佳节太平难际遇,传柑灯宴说京华。 注释: 迷方到处即为家:在迷路的途中,四处都是家乡。 元夕山城罢放衙:在元宵节时,山城的官员都放假不用上班。 身槁欲灰逢火树:身体已经疲惫到快要燃烧的地步,却偶然看到红火。 眼昏生晕乱银花:眼睛因劳累而昏眩,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花。 愿看辽水烽狼净
梦后怀垫巾楼, 居无复垫巾楼,梦中的我怀念起曾经的家,但是家早已不在了。 归梦依然在上头, 我的归梦依旧在梦中浮现。 元与江湖豪士卧, 我曾经和江湖上的豪杰一起睡觉。 似闻风雪故人投, 仿佛听到了风雪中故人的投靠声。 窗间塔影池边小, 窗子之间,塔的影子映在池边,很小。 寺外村光雨后收, 寺庙之外,雨后的村庄的光收束了。 仿佛昔时同舍客, 好像回到了以前一起居住的朋友。 月明阑槛并船游,
注释: 三月三日,在古代有踏青赏春的习俗。泊:停船,这里指游览、游玩。虞山脚下,是诗人隐居之处。步寻:步行寻找。等慈师:即“等慈”,唐代僧人圆照的法号。不遇:没有遇到。 草堂(mù táng):诗人居住的地方。禅居:和尚住的房子。祓除:清除尘垢。祓,一种古代的仪式,用艾蒿或桃梗来驱邪避疫。 纤(qiān)月:形容月亮细小而明亮。人归:人们回家了。 木鱼(mù yú):佛家念经时敲击的器具。风落
诗句释义: 1. 年来渔父已无家,长负篱间九日花。: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感慨。渔夫们常年漂泊,没有固定的家,只能在篱笆间寻找生活的痕迹。而每年的九月九日,他们又只能空手返回,因为没有收获。 2. 偶共轻舟寻窈窕,尚怜行步趁欹斜。:这句话描绘了作者与渔夫一起乘船寻找美好的景象。虽然他们的行动可能有些笨拙和不完美,但是依然被作者所喜爱。 3. 人归月下仍逢酒,病起风前只嗅茶。
诗句解读与译文: 1. 远寻禅老叩林霏,松栝藏门尽十围。 - 注释:在远处寻找一位修行的老僧,敲门的声音似乎来自山林间的云雾(“叩林霏”),而老僧的住所("松栝藏门尽十围")如同一个隐藏在森林中的堡垒,周围被松树和梧桐树环绕,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。 - 译文:我远远地寻找那位修行的老僧,他居住在一片树林中,仿佛是云中传来的声音,而他的大门仿佛被松柏树木包围,显得坚固而又神秘。 2.
八月中秋示鲍甥将赴扬州 子行无复倚门亲,相见何堪涕泗频。 歧路残春长断信,一家圆月正伤神。 还山已荷埋身锸,隐阁仍危塾角巾。 寄语江边杨柳树,自今愁作渡江人。 释义:儿子即将离家远行,再也没有倚着家门的亲人了,相见时又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?道路分岔的地方是残春时节,我与家人无法互通消息,而此时一家人正望着皎洁的月亮,心情无比沉重。我已回到山林中,埋着身体的工具;隐居在阁楼上,依然戴着破旧的头巾
注释: 书去春画钟陵霁雪:书去,指送走或离开。春画钟陵,指春天来临,钟陵的景色如画一般。霁雪,即雨后初晴的雪花。 帝城灯罢雪嵯峨:帝城,指皇宫。灯罢,指夜幕降临。雪嵯峨,指雪覆盖着山峦,显得高大而壮观。 驰道残霙犹骇马:驰道,指皇宫前的大道。残霙,指残存的雪花。尤骇马,指雪花依然在大风中飘落,给骏马带来惊吓。 龙池新柳已如鹅:龙池,指皇帝的御花园。新柳,指春天刚刚发芽的柳树。已如鹅
正月八日亡妹忌日感述 兼程风雪赴江天,一木音容已隔泉。 归到食贫长并日,看来死别又经年。 更谁同气知余拙,忍复含凄话汝贤。 心欲营斋肠迸断,春光双泪寺门前。 注释:正月八日,即农历腊月二十八,古代以干支纪年,腊月为腊月,正月为正月,所以正月八曰即腊月二十八。亡妹忌日:指我亡故妹妹的忌日,也就是她去世的那一天。兼程:同时出发,形容赶路非常快。风雪:天气寒冷。赴:到。江天:江边的天空,这里指的是故乡
注释:正月十八夜,我住在长蘅家。因怀念旧日的交情,写下了这首诗,以和前次醉阁诗韵。 山楼梅萼,月色如霜。低首徘徊在小窗前,烛光摇曳。把酒杯斟满,心情有些惆怅,酒已喝尽,头发却已经白了。 流年如水,灯已燃到尽头,残月当空,庭院中只剩下半棵树的风声。 喜的是故人现在还没有贵起来,依然像禅师一样萧寂。 赏析:诗人在正月十八夜宿长蘅家,感怀往昔与友人饮酒作乐之情景,并写下此诗。 开头两句写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