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楼梅萼垂垂夜,把烛低回小倚栊。
坐久心情元约略,酒阑头鬓太冬烘。
流年灯罢残更月,旧事庭前半树风。
却喜故人今未贵,依然萧寂类禅公。
注释:正月十八夜,我住在长蘅家。因怀念旧日的交情,写下了这首诗,以和前次醉阁诗韵。
山楼梅萼,月色如霜。低首徘徊在小窗前,烛光摇曳。把酒杯斟满,心情有些惆怅,酒已喝尽,头发却已经白了。
流年如水,灯已燃到尽头,残月当空,庭院中只剩下半棵树的风声。
喜的是故人现在还没有贵起来,依然像禅师一样萧寂。
赏析:诗人在正月十八夜宿长蘅家,感怀往昔与友人饮酒作乐之情景,并写下此诗。
开头两句写景,山楼梅花盛开,月光如霜。低首徘徊在小窗前,烛光摇曳。把酒杯斟满,心情有些惆怅,酒已喝尽,头发却已经白了。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感慨之情。
第三句“流年”二字点明时序是一年将尽之时,而自己已老矣,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。“灯罢”即灯火已燃尽,“残更”指深夜时分,古人常以夜分计时,这里暗指天已大亮。“残更月”,既指残夜之月,也暗指人生残夜。诗人由“残更”而想到“残夜”,“残夜”又想到“残年”。
第四句“旧事”二字承上启下,既是回忆过去,又是展望将来。“庭前”句承接“旧事”。“旧事庭前”是指过去曾在这里赏花饮酒的情景。“半树”即一半,言风过之处,吹落了树上一半的花叶,可见当年赏花饮酒时之盛况。“风”字用得极妙,既有实感,又有虚感。实感者,眼前所见;虚感者,心中所想。
结尾两句说:“如今故人没有显赫的官职,依然像禅师一样过着清静的生活。”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。从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一种消极、悲观的思想。然而仔细品味,它又蕴含着一种积极、乐观的意味。因为这种思想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,表现出作者不慕荣利、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,这正是一种高洁的人生境界。因此,即使这种思想带有消极、悲观的色彩,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它的价值和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