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小曾嗟时命违,不才敢齿宦情微。
半生空长蓬三径,几死真成樗十围。
马骨岂须酬美价,虎头终亦悔雄飞。
残年莫计无归着,处处春山满蕨薇。
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咏史》。诗中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命运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感慨。

以下是诗句及相应的译文:

  1. 少小曾嗟时命违 - 我年轻时曾经遗憾地感叹,我的时运与命运与我背道而驰。
  2. 不才敢齿宦情微 - 我不才能,也不敢在官场上有所作为,因为我知道官场上的情意并不深厚。
  3. 半生空长蓬三径 - 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荒凉的地方度过,就像那蓬草覆盖着的小路。
  4. 几死真成樗十围 - 我曾经几次差点丧命,真像那棵被砍去根部只剩十围粗的大树一样。
  5. 马骨岂须酬美价 - 即使是马的尸体也不需要用高价来赎回,因为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。
  6. 虎头终亦悔雄飞 - 我终于后悔当初的雄心壮志,因为我曾经试图飞翔却没有成功。
  7. 残年莫计无归着 - 到了晚年,我不再考虑自己的归宿,因为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了。
  8. 处处春山满蕨薇 - 到处都是春天的山野,生长着茂盛的蕨菜和野菜。

注释:

  • 时命:指时运、命运。
  • 嗟:感叹的意思。
  • 齿:年龄。
  • 宦情:指仕途中的感情或态度。
  • 蓬:形容荒凉的地方。
  • 三径:三径通途,比喻偏僻的地方。
  • 樗(chū)十围:指树根粗壮,比喻无用之人。
  • 马骨:指战死的马。
  • 酬:赎,偿还。
  • 虎头:指老虎的头,比喻有野心的人。
  • 残年:晚年。
  • 蕨薇:蕨类植物和薇菜,指野菜。

赏析:
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,通过对古代人物命运的描述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。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,如“蓬三径”、“樗十围”等,使得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。同时,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