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嘉燧
注释: 五月一日雨中过东林轩惜别:五月一日下雨时经过东林轩。惜别,舍不得分别。 寺门桥下独徘徊:在寺门外的桥下独自徘徊。 溪树笼烟黯不开:溪边的树林被雾笼罩,看不清楚。 月出可忘携策到:月出时可以忘掉携带书卷去。 泥深曾几泛舟回:泥泞很深,几次想泛舟回家。 冬青香满花堆雪:冬青树上满是积雪。 苦楝风多径糁苔:苦楝树下风大,小路上长满了苔藓。 从此经时踪迹断,更谁冲雨亦能来
【注释】 1. 斜日:夕阳。 2. 轻舟:小舟。 3. 野中:指郊外。 4. 乍过:忽然经过。 5. 门巷:家门。 6. 衣冠:指士人的衣帽。 7. 岸岸:水边。 8. 芳草绿:青草绿得发亮。 9. 梅向晚天清:傍晚的梅花开得很茂盛。 10. 频自:屡次。 11. 题诗处:写诗的地方,即园亭。 12. 绕槛巡檐仔细行:走遍了栏杆和檐头。 【译文】 夕阳西下,轻舟远离城郭
【注释】:东林寺:位于今江苏常熟县,是唐代诗人顾况的故居。张次孙(约公元925—978年):名不详,一作张次韵,字君锡,号东斋,苏州吴江人。公元940年(天祐元年)状元及第。后官至翰林学士。南徐:今江苏省南京市。焦岭:在南京东北。终宵:整晚。松寥:形容松树高耸挺拔。病眼:有病的眼睛。梅:指梅花。襆被:旧时行旅中用的布被。寻:寻找、寻觅。暝雨寒风:傍晚的细雨和寒风。 【赏析】
【注释】 秋后:秋天之后。戏柬:开玩笑地送信。吴中:指苏州一带,古称姑苏,是著名的水乡。亲知:亲爱的朋友。二首,指《秋后戏柬吴中亲知》诗的第二首。《秋后戏柬吴中亲知》为七律。全诗八句,每句七个字,每两句一韵,押平声韵。第一、二句写诗人闲居无事,与亲朋相聚,共饮茗茶,自得其乐;第三、四句写诗人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,只愿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;第五、六句写诗人远离尘嚣,独处空室,与世隔绝,但并不觉得孤独
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描绘仲夏时节,作者偶过长蘅水槛即事的诗句。 “轻舟出郭信风扬,过雨陂塘五月凉。”首句写景,轻舟从城郭中缓缓驶出,信风扬起了帆篷;经过下雨后的池塘,五月的天气已经十分凉爽。 第二、三句写近景,山槛的水添入户内,野亭的树木茂密,远望去散发阵阵清香。 “村中客少过逢简,醉后情深笑语长。”第四句写村中人不多,只有过路的客人;醉后感情深厚,谈笑风生。 第五、六句写诗人与客人的交谈
解析: 1. 风雨 - 描述了一种天气现象,即风雨交加。这可能象征着某种困境或挑战,暗示着接下来的诗句可能涉及到困难或挑战。 2. 鸡鸣百感萦 - 表达了诗人在鸡叫时的各种感触和情绪,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。 3. 披衣起坐到天明 - 描述了诗人起床后的行为,可能是为了应对某种情况或任务。这种早起的行为可能暗示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。 4. 饥寒未保心肠惯 -
【注释】: 1. 莫论楚客易悲哀:莫,不要。论,说。楚客,指屈原。楚客易悲哀,意为楚地的屈原容易悲苦哀伤。 2. 况值经秋信始回:况,何况。值,恰逢。经秋,经过秋季。信,书信。始回,开始回归。 3. 抱影不知江上住:抱影,抱着自己的影子,比喻孤独无助。不知,不知道。江上住,在江边居住。 4. 连宵微觉浪声来:连宵,连夜。微觉,略微感觉到。浪声,波浪的声音。来,到来。 5. 镜中白发千梳雪:镜中
诗句释义: 我爱城西张仲居,天寒鸟雀下阶除。 弹琴响动游山帖,隐几风开种树书。 留客添灯尝蜜酒,呼儿吸水煮河鱼。 寻常自爱吾庐好,若到君家愧不如。 译文: 我喜爱城西张仲居住的地方,天气寒冷时小鸟麻雀从台阶上飞下来。 弹琴声让游山的帖子飘动,坐在桌旁让风吹散了种树的书籍。 留客人时增添灯火品尝蜂蜜美酒,召唤儿子用水煮着河鱼。 平常自己就很喜爱自己的住所,如果来到你家我会惭愧不已。 赏析:
诗句释义与译文: - 安稳茅斋水郭东,沙围曲映绿杨中。 - 注释: 描述诗人在瓜洲东边找到了隐居的王隐士同方平仲的住所,周围是宁静安详的环境,房屋旁边绿树环绕。 - 译文: 找到隐居的王隐士位于水边的东侧,周围是绿树和沙子形成的小湾。 - 余寒出浦三春酒,片雨横江五月风。 - 注释: 描述了春天的景色,余寒从河流中涌出,仿佛带着三春的气息;夏天的雨水洒在江面上,带来一阵凉爽。 - 译文:
东林寺近在何方?客居中春寒意突然袭来。 远望春草遍地,不禁感叹芳华不再;翻开书卷,应对着满地落花。 天边帆影掠过扬州路,雪后江声如滟滪波。 为报心情萧飒已尽,相逢无复旧时悲歌。 译文: 我回到东林寺附近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客居之中,春天的寒冷突然袭来。 远处望着满地的芳草,不禁感叹岁月已逝;打开书卷,面对满地的落花,心情愈发萧瑟。 天边的帆影掠过扬州路,雪后的江声如同滟滪波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