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元汴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,作者通过描写襄城山居中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。全诗共八句,前四句为第一层,“岁暮山居杂感”是首联,点明写作背景和主题;后四句为第二层,“襄城迷七圣”,“崱巘亦崆峒”,分别写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感叹;“松干虬形拙”,“岩身魑状工”,则写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赞美。第三、四两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,“风飘不自北
犹使儿童识,凿山惧未深。 不观高士传,能入酒人林。 注释:让孩子们知道,凿山虽然很深,但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。如果不阅读高士的传记,就不懂得他们深入酒人的树林。 静兕眠清野,寒鸠笑木阴。 天空月色正,零露肃孤砧。 注释:寂静的犀牛在清凉的原野上沉睡,寒冷的鸠鸟在树阴下欢笑。天空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,地上的露水凝聚成晶莹的露珠。 赏析: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的诗歌
【注释】 (1)岁暮山居杂感 岁暮:指年终。岁暮山居,即岁暮时节居住在山中。杂感:杂事的感触。 (2)若令违初迪,此生总不能 若令:如令、假使。违:违背。迪:通“致”,“达到”的意思。初:指初年。迪:通“致”,“达到”的意思。此生:指这一辈子。总:总是、始终。不能:不可能。 (3)伐幽虫啮木,剔奥石镂棱 伐幽虫:用斧头砍伐树木上的虫子。幽虫,泛指树木上的各种小动物。啮:咬,啃。木,指树木。剔奥
【注释】 嗟:感叹词。生:出生,活着。揖:敬礼。存:指人存在。方:正。津:渡口、渡船。言:话、言论。眇然:孤独的样子。绝迹:远离世俗。难:难以。与世:和世俗之人一起。论:议论、谈论。勿:同“无”。异:不同。合一痕:指归隐山林,不问世事,与尘世无缘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山中写的杂感诗。诗人感叹自己的生不逢辰,不能像古人那样在生前受到人们的尊敬,也不能在死后得到人们的称颂
岁暮山居杂感 古道流泉侧,馡然草木香。 苔痕履宪耿,冰窦鹤踪光。 避俗移深广,无人行独梁。 明星三五嘒,衡宇永相望。 注释: 1. 古道流泉侧:古道旁流淌着清澈的泉水。 2. 馡然草木香:形容山林间草木散发出的香气扑鼻而来,仿佛是远处传来的声音。 3. 苔痕履宪耿:指脚下踩着的青苔上留下了痕迹,显得格外清晰。 4. 冰窦鹤踪光:冰洞口反射出的光芒,如同鹤在雪地中留下的足迹。 5. 避俗移深广
岁暮山居杂感 愿搜残史册,分付与麋群。 十七部从说,三千年试云。 迁而上仅见,瞱以后无闻。 安得祖龙焰,都将冢屋焚。 注释: 1. 岁暮山居杂感:在岁末时节隐居山中,产生了一些感慨和思绪。 2. 愿搜残史册:希望搜索残破的史书典籍。 3. 分付与麋群:将这番情感寄托给麋鹿等动物。 4. 十七部从说:指的是古代的十七部历史书籍。 5. 三千年试云:试着用三千年的时间来检验一下。 6. 迁而上仅见
岁暮山居杂感 韩陵石一片,以下皆驴鸣。 白堕引群豕,青尊对老兵。 文人无不可,太上贵忘情。 戏作野雩逐,胸中块垒平。 注释: 韩陵石:韩陵山的石头。 白堕:地名,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。 青尊:青色的酒樽。 太上:道家用语,指得道的人,即神仙。 嬉作野雩逐:指在野外放牧时模仿古人举行雩祭仪式驱赶蚊虫。 赏析: 这首诗是诗人韩愈在岁末时节所写,表达了他对人生、世事的种种感慨。 首句“韩陵石一片
【注释】 岁暮山居杂感:岁末时节在山中居住时的感想。 种自盘瓠旧:盘瓠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话中的动物,这里指代作者自己。 伥蒐燎狒猩: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用火焚烧野味。伥搜是传说中被诅咒变成鬼的猎人,燎狒猩则是用火烧野味祭祀鬼神。 荒祠画壁怪: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用图画来代替鬼神,而那些图画又是那么怪异。 野祭巫音伧(cāng):意思是说在野外祭祀时,那些巫师的唱词听起来就像是来自远方的异域之人。
【解析】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要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、情感和表达效果等来分析,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,可以从炼字、用典、对仗等方面入手。“岁暮山居杂感”中“岁暮”是时间词;“杂感”是诗歌的情感;“葭律叶霜信”,葭律是草木凋落的意思,说明时节已到冬季,叶子都落了,这是时间上的描写;“修原眺望遥”,修原是指高旷平坦的原野,眺望远指在高处看远方的景色,这里写出诗人站在高处
【诗句释义】 放怀霄雿表,林表树苍苍。 如水宁如醴,食鱼不食鲂。 吟诗灵宝始,送老石闾方。 几见神仙葬,白云即帝乡。 【译文】 岁末山居感怀杂感 放怀高远天地之间,山林外树影苍苍。 如同清澈的溪水不如甜美的醴酒,吃鱼不吃鲂鱼。 吟诗从《诗经》中汲取灵感,送走老年在石闾安享天年。 几次看到神仙葬在白云之中,那白云就是天上人间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抒发岁末山居感怀的诗歌。诗人以放心怀揣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