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澄之
【注释】 ①滇帅:指滇池地区的军事统帅。 ②今知:如今知道,现在才认识到。 ③上公:指皇帝。这里借指皇帝的妃子。 ④真作室家计:真是做妻子的打算。 ⑤胡卫国:指边疆的将士,也代指国家。 ⑥匹马:单马,只一匹马,形容单身赴任。 【赏析】 此诗是诗人对一位朝廷官员的妻子所作的祝贺诗,内容涉及婚姻、家庭以及战争。首二句点出“上公之妇”身份,三、四句写其丈夫即将出征,五、六句写其妻的良苦用心及忧思
注释: 1. 虞帝南巡处,到今祠庙荒。 - 虞帝南巡处:指尧帝南巡时所经过的地方。 - 到今祠庙荒:直到现在,这些祠堂和庙宇都变得荒废了。 2. 冕旒群后肃,环佩二妃锵。 - 冕旒:古代帝王的冠冕上的玉串。 - 群后:指所有的王公贵族。 - 环佩:指妇女佩戴的环形珠宝。 - 二妃:指尧的两个妻子娥皇、女英。 3. 薄暮尧山紫,临江楚树苍。 - 薄暮:傍晚时分。 - 尧山紫色:形容天色昏暗
【注释】桂林:今广西桂林。旧:指唐时。桐叶封王:周武王封同母兄弟为诸侯,周公曾把梧桐叶剪成玉圭赐给姬昌(周文王),表示吉祥,后世称封王的礼仪为“桐叶封”或“桐叶命”。 【赏析】此诗写唐末朱全忠之乱后,诗人流离颠沛,最后在桂林安家落户,感慨自己命运多舛,对朝廷恩遇不深的不平之感。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,回忆了唐王朝的往事,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;颔联写诗人受皇帝宠幸,被恩准以亲王礼侍奉
以下是对《过羊城纪事》逐句的解读: 1. 不信粤东破: - 诗句表达了对粤东被攻破的不相信。 - “粤东”指的是广东东部地区,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或不易受到攻击的区域。 - 通过“不信”二字,诗人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抗敌决心。 - 这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即将来临的战事的忧虑和担忧。 2. 坚城岂望援: - 这里的“坚城”象征着坚固的防守,而“援”则意味着救援。 -
诗句原文及译文: - 诗句:窈窕仙源路,崎岖秋雨馀。喷泉崩古栈,绝岭挂蓝舆。客是严陵裔,窗存宛委书。屯军与杂处,可得遂安居? - 译文:山路弯曲,如同仙境般幽深而神秘。秋雨之后,山间的道路显得更加崎岖难行。泉水从古老的栈道边喷薄而出,悬崖上的车辕悬挂着蓝色的车辆。我是严陵的后代,家中珍藏着古代的书籍。这里驻扎着军队,与周围的居民混杂在一起,我是否可以在这里安家生活? 赏析
以下是对《桂林杂诗 其六(庚寅)》的逐句解释和赏析: 1. 诗句释义:张髯玉堂客,报国老戎衣。久办沙场死,还能马上飞。 - “张髯”: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,可能是一位有名望的人物。 - “玉堂客”:玉堂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办公场所,此处用以形容人物的尊贵。 - “报国老戎衣”:表示这位朋友或熟人长期参与国家的军事行动,穿着军装,为国家效力。 - “久办沙场死,还能马上飞”
桂林杂诗 其十 (庚寅) 清绝桂林郡,偏宜北客居。 病苏秋冷日,气爽瘴消初。 也恋朋樽好,深忧将帅疏。 伏波山下棹,稳泊意何如? 译文与注释: 这首诗是钱澄之所创作的《桂林杂诗》中的第十篇。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桂林的深深喜爱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状的担忧。 赏析: 首句“清绝桂林郡,偏宜北客居”直接点明了桂林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居住地。桂林以清澈、宁静而闻名
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: 1. 撤防久不进,狡计定如何! - "撤防"意味着军队撤退或解除武装,"久不进"表示时间较长。 - "狡计"指的是狡猾的策略,"定如何"是询问这种策略将会怎样。 2. 铁骑严关转,奇功鄂国多。 - "铁骑"指的是装备精良、战斗力强大的骑兵,"严关"可能是指严密的关口或防线。 - "转"暗示着变化或转折,"奇功"指非凡的成就或功绩。 3. 肘应掣瓜里,胆故落麻河。 -
以下是对《桂林杂诗其七》的逐句释义及赏析: - 注释: 1. 湖南江御史,卧疾伏波门。:钱澄之,湖南江御史,卧病于伏波门。 2. 久客中湘幕,深衔国士恩。:长时间在湖南担任幕府官员,深深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。 3. 叙劳官不受,破虏檄犹存。:虽然曾努力工作,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赏,破虏的檄文依然存在。 4. 问著长沙败,伤心指箭痕!:询问关于长沙失败的事情,心中充满伤心和失落。 - 译文:
【译文】 好客的瞿丞相,在蛮方秋兴高。 因为怜爱那两棵桂树,新筑了「小东皋」。 家中的歌伎常常出外,诗篇倡和豪。 此生经授记,不用更焦劳。 【注释】 瞿:姓; 丞相:古代高级官职; 蛮方: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; 家伎:家妓; 倡和:唱和,互相应和; 授记:传为某人所写的文字或书信,作为记念或凭证。 赏析: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桂林时所作,写他与好友瞿宗吉(字子阳)的交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