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澄之
您提供的诗句为“宫词六首 其四 (丙戌)”: 旌旗十万护乘舆,二圣军中共起居。 长信宫人骑马出,从龙只有五车书。”}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钱澄之的《宫词六首》。诗中描述了皇帝身边的景象,展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权力斗争的残酷。 1. 诗词原文: 旌旗十万护乘舆,二圣军中共起居。 长信宫人骑马出,从龙只有五车书。 2. 诗词赏析: - 意象描绘
日落三山烽火迷,乘舆说共左贤栖。 长安不作青衣恨,夜半微闻杜宇啼。 诗句释义 1. 日落三山烽火迷:描绘了夕阳西下,三座山峰被烽火所笼罩,给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感觉。 2. 乘舆说共左贤栖:暗示着在混乱中,有人与某人一同隐居或避难,“乘舆”指的是皇帝的车辆,“左贤”可能指的是左丞相或其他贤达。 3. 长安不作青衣恨:指不因离别而感到悲伤,可能是指主人公或其同伴对当前境遇的释然或乐观态度。 4
黯淡滩是浙江淳安的一座江滩,诗人曾作《黯淡滩》诗。 方帅穷归:指南宋高宗时主战派将领岳飞被秦桧等人以“莫须有”罪名杀害后,其部下岳云、张宪等人被捕下狱,后岳云、张宪等人在临刑前自断右臂,以示决不屈膝,表现了他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。方帅,指岳飞。 应稿竿:指岳飞被杀后,其部将牛皋、张宪等人被秦桧等奸臣所害,而岳飞的遗骸却无人掩埋,故作此句。 七闽:福建的别称。 何事:什么缘故? 降:投降
宫词六首其五(丙戌) 外廷章奏晚犹通,侍史开封五夜同。传道君王看不及,黄罗亲裹送中宫。 诗句释义与译文: 1. “外廷章奏晚犹通” - 解释:皇宫之外,朝廷的奏章仍然能够传达到皇帝那里。 - 译文:尽管是傍晚,皇宫外的奏章依然被传递至皇帝手中。 2. “侍史开封五夜同” - 解释:宫廷中的记录者在皇宫内工作,连续五个夜晚未曾休息。 - 译文:记录者的岗位在宫内,他们连续五夜未曾休息
【注释】 望见:看见。梧(wú)云:比喻高远的抱负。西来:指西边来的使者,这里暗指朝廷。贯甲:穿甲胄,指上阵打仗。引弓雄:拉弓射箭雄壮有力。邻船:旁边的船。烧尽:被焚毁。榜人:船上悬挂着招揽客人的木牌的人,这里指卖艺之人。独树孤舟:只有一棵树,一条船,比喻处境困难。系晚风:系着晚风而行,表示艰难困苦。 【译文】 看见高高的梧桐树上有鸟巢,想飞却飞不上去;西边的使者来了要打仗
这首诗出自明朝诗人钱澄之的《昭江三首其一》。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解析: 1. 诗句释义: - 光禄无家寄一舟:这里的“光禄”指的是高官,而“无家”则表示没有固定的居所,用“寄一舟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无家可归、流离失所的境遇。 - 香炉茗碗坐江头:香炉和茗碗都是文人雅士用来品茗赏景的物件,诗人坐在江头,品着茗,看着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,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自在。 - 沈沙不是骑鲸去:这里运用了典故
宫词六首其一(丙戌) 内使承恩新置机,诏传大布织龙衣。 六宫罗绮无人著,敕与元戎绣将旗。 诗句释义: 1. 内使承恩新置机:描述了皇宫中的太监或宫女获得了新的权力或职责,他们被赋予了新的机器或工具进行工作。 2. 诏传大布织龙衣:皇帝的命令传达下来,要求使用大布料来制作龙袍或皇帝的御服。这反映了皇权的象征和权威。 3. 六宫罗绮无人著:宫中的妃嫔们没有穿着华丽的衣物
注释:龙旗,即皇帝的旗帜,这里指皇帝。久淹留,长时间停留。手诏,皇帝的命令文书。大侯,指大将军。今日,今天。蒙尘,受尘垢。毳幕,用毡制成的帐幕,这里泛指军营。元勋,功勋卓著的人。着毡裘,穿上毡衣。 赏析: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,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遭遇,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懑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 首句“龙旗何处久淹留”,诗人以强烈的反差,将历史上那些显赫一时、功高震主的功臣
诗句原文: 失路孤臣何处奔,仙回洞里故人存。 孙嵩复壁谁分义,榜掠甘心誓不言。 注释: 1. 失路孤臣何处奔:描述了一位失势的大臣在国中无家可归,四处逃亡的情景。 2. 仙回洞里故人存:意味着在深山中的隐秘之处,昔日的知己依旧存在。 3. 孙嵩:这里可能是对某人的误写或特定指代,需结合上下文理解。 4. 复壁(bì):古代一种墙壁,可能指某种形式的保护或者藏身之所。 5. 谁分义
注释: 此日君王行路难,穷庐犹献八珍盘。 金钟玉箸髵䰄进,岂似伊蒲出大官! 译文: 今日君王出行道路艰难,贫穷的茅屋仍献上美味佳肴。 金钟玉箸髵䰄(chǐniǎo)进,难道像伊蒲那样出大官? 赏析: 这首诗是作者在丙戌年(1096年)写给宋神宗的一首讽刺诗。全诗以“君”自指,以“穷庐”代人君,用反衬手法,揭露了皇帝奢侈腐化、荒淫享乐的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