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澄之
日落沙飞战鼓嚣,过河犹听马蹄骄。 前山探卒宵来报,三两胡雏学射雕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、翻译、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: 1. 日落沙飞战鼓嚣:太阳落山的时候,战场上的尘埃飞扬中,战鼓声震天响。 2. 过河犹听马蹄骄:渡过河流后,仍然能听到战马的蹄声显得格外骄傲。 3. 前山探卒宵来报:前山的侦察兵在深夜里带来了敌军的消息。 4. 三两胡雏学射雕:三个或两个胡族的年轻战士正在学习射箭
【注释】 马上看月:在马上观赏月亮。马上:指骑马。月:这里指月亮。冰轮:指月亮,因为月亮圆时像冰一样晶莹明亮。却向马头圆:却:却似;向:向着。马头:马的头,此处比喻月亮的位置在天空中。唯行客:只有旅行的人。行客:旅人。一路:一路上。 【赏析】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见闻感受。 第一、二句写景。“露白烟消欲夜天”是说天色将晚,露水已经变白,炊烟已经消失,天边已现黄昏。“冰轮却向马头圆”
从军口号 其四 (丙戌) 西山入夜起歌声,掠得佳人酒压惊。醉卧帐前浑似死,曾无一将说偷营! 注释译文: 钱澄之在《从军口号·其四》中描绘了一幅军营生活的生动画面。“西山入夜起歌声,掠得佳人酒压惊。”描绘了西山入夜后,军营里响起的歌声,歌声中带着欢愉和紧张的气氛,仿佛是在掠夺佳人手中的酒,让佳人们感到惊恐不安。而“醉卧帐前浑似死,曾无一将说偷营!”则表现了士兵们在饮酒作乐之后
已闻骠骑援兵至,髵䰄遥见探马还。 夜半火行营尽动,一时移帐过西山。 赏析: 首句“已闻骠骑援兵至”,描绘了边关将士们对于援军到来的期待与兴奋之情。骠骑一词,通常指的是古代对骑兵部队的称呼,这里暗示了援军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,能够给敌军带来巨大的压力。诗句通过“髵䰄”这个意象,传达出战士们对援军的期盼以及内心的焦虑,这种情绪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战场紧张的氛围。 次句“夜半火行营尽动”
【注释】 方:古同“芳” 孤:一作“独”。 有怀:有所怀念。 孤鸳鸯诗:指与对方分离,如一对离群的鸳鸯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悼亡词。全词写尽了一位男子在妻子去世后的悲痛和悔恨。 上片写两人相好如鸳鸯,而因故被迫分离。起句“此生交颈梦难成”,写夫妻之间恩爱如鱼得水,情投意合,然而却无法长相厮守。“此生交颈梦难成”一句中,“此生”是说这一生的缘分,“梦”则暗喻夫妻之间的美好感情
【注释】:黄鹤楼同左子直孙威公邓斯及夏振叔诸子即事 其一 三楚:指湖北一带。黄鹤楼在今武汉,是三国时建的名胜。 左子直:左思。 孙威公:孙楚。 邓斯:邓辅。 夏振叔:夏恭。 即事:即景生情。 其三:第三首诗。 四首:共四首诗。 【译文】: 黄鹤楼的风物风光最美,我来到此地只能空忆昔日的豪华。 汉阳树尽余下衰败的柳,鹦鹉洲沉没长白沙。 回到故乡妆楼改作道观,异时宫阙建立军帐。 想询问卖酒老人遗迹
注释:胡人在马旁饮马,江上炮火轰隆如雷,但他们却仿佛没有听见。骑马想返回去坐下,在山上把海东青放出。 赏析:此诗写一位战士的思归之情。全诗意蕴深远,耐人寻味。起首四句,写战士的从军情景。“胡雏”指胡人的少年兵卒。他们骑在马上,正在江边饮马,忽然炮火轰鸣,震耳欲聋,犹如天崩地裂般,令人心悸。然而,胡兵们好像没有听见一样,依旧在那里喝酒,毫无反应。诗人以“胡雏”喻指敌人,而“饮马”则暗指自己
日落三山烽火迷,乘舆说共左贤栖。 长安不作青衣恨,夜半微闻杜宇啼。 诗句释义 1. 日落三山烽火迷:描绘了夕阳西下,三座山峰被烽火所笼罩,给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感觉。 2. 乘舆说共左贤栖:暗示着在混乱中,有人与某人一同隐居或避难,“乘舆”指的是皇帝的车辆,“左贤”可能指的是左丞相或其他贤达。 3. 长安不作青衣恨:指不因离别而感到悲伤,可能是指主人公或其同伴对当前境遇的释然或乐观态度。 4
在探索古人的诗篇时,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,更是在与历史对话,感受那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。以下是对这首《鄞江怨词其一 (丙戌)》的逐句释义: - 六龙空驻禁城傍:这里的“六龙”指的是皇帝或天子的仪仗,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。诗人用“空驻”来形容这些象征权力的仪仗停在了皇宫旁边,可能暗示着某种不祥或失宠的情况。 - 铁骑宫前射锦珰:这里的“铁骑”形容军队的装备精良,如同坚不可摧的战士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。解答此题,要结合全诗内容和思想感情来理解。“连朝鼓角震山阿”句意为:连续几天,战鼓声和号角声在山谷之间回荡;“一夜沙场鬼火多”句意为:一个夜晚,战场之上到处是鬼火闪烁。这两句的意思是:连续几天的鼓角声,让整个山岭都震动了,夜里战场上到处是鬼火。 【答案】 译文:连续几天战鼓号角响彻云霄,夜半时分沙场火光四起。月明之下汉家营帐静悄悄,隔河传来异族的歌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