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澄之
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位对政治有着深刻见解的人,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观察,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和社会道德的问题。 “孺子渥洼种,早龄特好奇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那些年轻的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好奇心,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。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去追求知识,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。然而,这种好奇心也可能导致他们过于沉迷于其中,无法自拔。因此,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,要保持理性,平衡好好奇心与现实的关系。
【注释】 1. 泉明:即李泉明。 2. 不愧裹尸:不辱使命。裹尸,用布帛包裹尸体,表示对死者的尊敬。 3. 竟死忠臣绝:终于死去的忠臣断绝了。 4. 公就义:公,指朝廷或官府;就义,指以死来报国。 5. 激烈尔成仁:激烈地完成仁义。成仁,指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。 6. 坐:同“作”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得知李泉明又死了,内心感到惭愧,因为李泉明在朝廷中是位忠臣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格式要求: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,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,末尾附上赏析。”,然后浏览全句,抓住诗眼,最后分析概括即可。 本题中,“七十犹倡义”是说自己七十岁的时候还提倡正义,“谁能惜此生”的意思是有谁愿意珍惜自己的生命呢?“莫悲赍志殁,原不望功成”的意思是不要悲伤因为怀有志愿而死
续哀其八(戊子) 入暮刘公干,元戎奉指挥。 帐中机不密,海上约偏违! 祗怪人谋失,谁言天意非! 君看吴地败,江岭已全归。 注释与译文 1. 入暮:傍晚时分。 2. 刘公干:指刘瑾(字公干)。 3. 元戎:即元帅,泛指军队的指挥官。 4. 机不密:策略或计划不周密。 5. 海上约:比喻海上的盟约或约定。 6. 祗怪:感到惊讶,不解。 7. 人谋失:人们谋划时失误。 8. 天意非
广哀其十一(戊子) 举国争披发,危冠尔独悲。 鱼虾皆马革,天地一鸱夷! 节义乡邦讳,姓名估客知。 会稽江上水,千里接鸠兹。 注释与赏析: 1. 【举国争披发】 - 解释:整个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剪掉头发,以表示对某种极端行为的抗议或支持。 - 原因分析:这可能是指某项引起广泛争议的政策、运动或事件。 - 背景推测:可能是指某个重大的国内外政策或事件,导致全民参与。 2. 【危冠尔独悲】
【注释】 1. 吴太学:指吴地(今江苏一带)的学者。 2. 国破早捐生:国家已破,自己早已弃家为国死。 3. 呼天诉:向天空呼喊求救。 4. 聊明报汉情:姑且表达对汉朝忠义之情。 5. 鬼神应有恨:鬼神也会有所感伤。 6. 劫运恐难争:时运难以挽回。 7. 近喜威灵见:最近高兴地见到神威显灵。 8. 南昌虏数惊:南昌地区的敌军屡次被吓倒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写的
【诗句释义】 广哀(wǎgāi) 其三 (戊子) 中丞初战死,祠庙宛陵新。 谁窃王綝首! 还完重捷身,稿竿无不可,合葬亦随人。 近说忠魂附,家家祀作神。 注释: 1.中丞:御史中丞,古代监察官名。 2.初战死:初次作战就阵亡。 3.祠庙:祭祀祖先的地方。 4.宛陵:即今安徽和县,这里指代王献之的墓地所在。 5.王綝(lín):三国时期孙吴将领。 6.还完:恢复完好。 7.稿竿:竹制的扫帚。 8
【注释】 1.广哀:指诗人。 2.其四:第四首诗。 3.戊子:指唐僖宗乾符五年(公元878年)。 4.报国詹公子:指诗人的朋友,名叫詹光裕,字元亮,曾为国效力,后被贬。 5.挥兵战不还:指诗人在战争中英勇战斗,但未能归来。 6.空传云雾险:指战争的残酷,使得人们只能通过云雾来了解战场。 7.竟死大安关:指诗人最终战死在大安关。 8.马忆长干瘦:指诗人思念故乡的长干镇,那里的马儿已经变得瘦弱。 9
【注释】 戊子:农历五月初五,即端午节。 广哀 其一(《戊子端午》诗组之一):第一首,写诗人在端午节日对国事的忧虑。 何事欲捐生:为什么要想一死了之呢? 尽室沈沧海;全家沉没于海中。 单车指旧京:骑着车向京城进发。 衣冠老父泣:穿着古代官服的老人流着泪。 意气敌人惊:满腔正义之气让敌人感到震惊。 西市风沙起:西市一带风沙四起。 天心正不平:苍天的心正被天下人所不公。 【赏析】
广哀 其十(戊子) 戴渊起陈墓,事败竟降胡。 谁信李陵志,真成伯约图! 汝惟拚一死,天欲祸三吴。 地下精灵聚,犹为厉鬼无? 诗句释义与译文: 1. 戴渊起陈墓,事败竟降胡: - 注释:《广哀》诗中提及“戴渊起陈墓”,指的是戴渊在战乱中重新回到故乡墓地的情景。这里的“事败”意味着战争失败,戴渊最终选择了屈服于强大的对手。 - 译文:戴渊在故乡的坟墓前重新站立,但因战事失败最终投降了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