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澄之
【注释】: 龙眠君领袖,一第早飘零——丁亥年考中状元,仕途得意,但很快就辞官回家。 身命同磨蜴,诙谐本岁星——与蜥蜴的命运一样,自己的命运也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。 姓名行屡变,医卜试偏灵——名字经常改变,考试时医科和占卜科特别灵验。 菁峒穷栖处,哀吟谁与听——在偏远贫穷的地方隐居生活,只能独自哀叹,无人倾听。 【赏析】: 这首诗是作者丁亥年的应试之作。诗人回忆丁亥年科举考试中状元后
【解析】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流寓闽中时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。首联“春三度”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已有三个年头了。“何年此夜晴”,是说何时能见到这样的月光呢?这里蕴含着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。颔联“孤灯然客恨,片雨入乡情”意思是:只有一盏孤灯伴着我的愁绪,点点细雨也勾起我对故乡的感情。尾联“野庙求神语,空山见火行”,“野庙”即荒废的庙宇;“火行”即指灶火,因为古代以火为食。诗人在异乡遇到这种情况
【释义】 在灾难中谁与我共同承担?举杯饮酒时想起刘生。 灾祸因交结亲友而招来,名声因与党人勾结而成。 全家都哭泣声震海角,四壁隔绝江城阻隔难行。 思念你同门的友人,殷勤乱中仍不忘情谊。 【注释】 1.丁亥: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。 2.对酒忆刘生:以酒相待,回忆与刘生的交情。 3.举家啼海岸:全家人都哭泣声震海角。 4.四壁阻江城:四壁被江水隔阻,不能通行。 5.念尔同门友
【解析】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,赏析诗句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,结合具体语句从思想内容、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。本诗首联写“忆龙眠”之“夜”,点出时令;颔联写“族大辞人熟”,点明诗人与方干关系之亲密;颈联写“身羸苦夏寒”,点出自己处境之艰难;尾联写“故里田荒尽”“悲君去住难”,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。全诗结构严谨,语言朴实。 【答案】
续哀其五(戊子) 抗节钱塘令,湔衣血尚红。 宁知三载后,又著一门忠! 阖室容张俭,谁人释孔融! 夜台应不恨,吾道泣何穷! 注释: 抗节:保持节操,不屈服于外敌。钱澄之在杭州时,面对清军的压力,依然坚守立场,没有屈服。 湔衣:洗涤衣物,表示洗净血迹。钱澄之在战斗中受伤,但为了不让敌人的鲜血弄脏自己的衣服,他选择了将血迹洗净。 张俭:东汉末年著名清官,因直言进谏而获罪。钱澄之通过这个形象
【注释】 疁(ěi)城:即临淄,今山东淄博市。 死丧多:死于战乱的很多。 天意欲如何:天命会怎么样呢? 冰壶:指清廉自守,如冰清玉洁。 佳儿:贤良之子孙。 玉树罗:形容人英俊美好。 剧悲歌:悲痛欲绝,悲声四起。 【赏析】 此诗是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作的挽歌,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受不幸的深切同情。 开头两句,诗人回顾了当年“疁城破”的历史事实。“疁城破”指的是前一年(戊子年
永安舟次(丁亥) 兵起收群盗,溪边夜可行。 泊舟秋草市,卖酒旧瓜棚。 远寨传鸡唱,中流乱马声。 渡头灯火绝,孤月坐来生。 注释: 1. 兵起收群盗:战争爆发,官府召集盗贼,进行剿灭。 2. 溪边夜可行:夜晚可以在溪边行走。 3. 泊舟秋草市:停靠在秋天的草市边。 4. 卖酒旧瓜棚:卖酒的地方是以前种植瓜类的大棚。 5. 远寨传鸡唱:远处的山寨里传来鸡鸣声。 6. 中流乱马声
【注释】 1. 惆怅:忧伤,哀伤。 2. 阊门路:指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。 3. 鸡林手泽:汉成帝时赵高欲废太子刘胡而立自己的儿子,刘胡逃到湖阳公主家,公主藏了他数年后送他出宫,并送他一具金鸡和一枚玉手环。后来赵高又杀刘胡,故称。 4. 处士:隐居的人。 5. 钩党:东汉桓帝延熹年间,宦官侯、曹节、单超、张让等操纵朝政,使正直的士大夫被排斥,他们互相勾结称为“钩党”,意即同党。 6. 交从
这首诗的注释如下: 1. 三年两遇难,时势岂全非! 释义:这三年里,我遭遇了两次重大的灾难,但是当时的局势难道真的是完全正常的吗? 2. 文物从今盛,坚贞自古稀! 释义:现在,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,自古以来都是罕见的。 3. 几人辞马革,何处问乌衣? 释义:有多少人选择辞去了他们的官服(马革),又有谁在询问乌衣巷的故事呢? 4. 血碧江南草,离离未可归! 释义
注释: 1. 节义云间盛,陈登志更悲。 - “节义”指的是忠诚和气节,“云间”可能指代天空,“盛”表示盛大、繁荣。 - “陈登志”指的是陈登的志向,“更悲”表示更加悲伤。 2. 九旬存大母,五世得孤儿! - “九旬”可能是指九十岁,“大母”指的是母亲,“得”表示得到。 3. 意气同人尽,株连一死迟。 - “意气”指的是志向和气节,“同人尽”表示所有人都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