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儿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此类试题解答时,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,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。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,即命题的意图在于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、作者生平、创作背景、诗词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,考生需要加强平时知识的积累与阅读,并进行有效的答题训练。本题中,“黯江城、落梅哀笛,吹残甥馆琼树”意思是:暗淡的江城,飘零如落梅
摸鱼儿·滋伯仲甫綗士韵梅 作者:姜夔 梅,用稼轩韵作送春词,先后邮寄,次韵继声。 又匆匆、杜鹃啼老,芳华如水过去。卷帘更觅嫣红影,减了几丛花数。留不住。留一片、蒙蒙烟草销魂路。愁笺恨语。但打叠相思,随风宕漾,碎作两堤絮。 蹉跎感,生小多情自误。婵娟容易招妒。朱颜渐逐流年换,除是镜台堪诉。垂柳舞。叹失宠、蛾眉虽好同尘土。离怀最苦。倩落日消停,乱山围里,或有梦寻处。 注释: 1. 摸鱼儿:词牌名
【注释】 摸鱼儿·暮春之初:词牌名。 应昌邀集湖上:张仲甫应昌的邀请到西湖上聚会。 梅茂才住钺见赠韵:梅茂才住在金陵(今南京)时,曾给词人赠送过酬唱之作。 次张韵:即按张仲甫的词调填词。 梅茂才:即梅尧臣(1002—1060)。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文学家,其诗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揭露统治者腐败著称,与苏舜钦齐名,并称为“苏梅”。有《宛陵文集》传世。 【译文】 春天来了又去了,柳絮飞飘如烟
摸鱼儿·题琴斋西湖掌书图 【注释】 荡吟声:指吟咏的声音。 画桥:用彩绘的桥梁,形容西湖景色的美丽。 扁舟:小船。 银汉:银河,这里比喻湖中波光粼粼的水色。 广文官:宋代的官名,负责编修国史,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局局长。 嫏嬛福地:神仙居住的地方,这里指西湖。 黄童:儿童,指作者的孙子。 嫏嬛:神仙居住的地方。 清梦:美好的梦境,这里指杭州的美好风光和历史遗迹等。 藕花风:春天荷花盛开时吹来的风
摸鱼儿·题壁 【注释】甚花朝、等闲过了,天涯凄断芳讯。琵琶不作无情响,弹醒绮罗幽恨。眠未稳。算春在江南,但有思量分。愁脂怨粉。便残月闻歌,寒灯说艳,长夜怎消尽。 西泠路,冷落秋娘翠鬓。同心空铸私印。蝶裙如梦经年别,赚得销魂诗本。人瘦损。想镜里朱颜,只许鹦哥认。离怀暗引。问桃叶因缘,杨花知遇,痴约几时准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词是作者和支少鹤同年清彦韵的一首词作
【注释】 摸鱼儿:唐教坊曲名,入《尊前集》后,又名“惜春容”“惜春光”。双调,九十七字。上片四句,下片六句。 销魂:形容极度悲伤。夕阳初暝:夕阳西坠时。暝,傍晚。 残红:落花。芳草:香草。 东风:春风。催离绪:催人分离的愁绪。 柳丝青袅:杨柳枝随风飘动,婀娜多姿。 易老:容易衰老。 描来恨稿:用文字描绘心中怨恨。 怅:失望、惆怅。一霎:一会儿。指短暂的时光。 五更斜月:深夜时分。五更时分,即半夜
摸鱼儿·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【注释】 叩红弦:敲击红瑟琴,即弹拨乐器。画图:指风景图画。 飞入:飘落。 如此:如此幽美的地方。 重阳:即重阳节。 醉怀:醉酒后的心情。 菱歌:船桨划水声,也泛指船家之歌。 清游:清新愉快的游历。滋味:感受、体会。 罗衫子:罗衣,即丝织品制成的衣服。 蝉影:指秋天的蝉鸣声。 庭院静:庭院里非常安静。 惟有:只有。 垂杨:杨柳。 暝:天黑。 疏:稀疏。 【赏析】
【注释】 ①摸鱼儿:词牌名,又名“卜算子”、“无闷令”。双调。五十五字,上下片各四仄韵转两平韵;前片四句三平韵,后片四句三仄韵。 ②黄鹂:黄莺。 ③纨扇儿:指美女。 ④王孙宝骑笙歌墅:指富贵人家豪华别墅。 ⑤此情休诉:这种感情不要说出来。 ⑥蝶颠狂:蝴蝶飞舞。 ⑦花间栩栩:蝴蝶在花丛中飞舞。比喻女子轻曼飘逸的仪态。 【赏析】 《摸鱼儿·送春》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。这首词上片写惜别之景
诗句释义: 1. “怅秋风、只留今日,芦花摇荡无计。” - 怅秋风: 因秋风而感到惆怅。 - 只留今日: 只能停留到这一天。 - 芦花摇荡: 形容风吹动芦苇的样子。 - 无计: 没有办法或计划来应对。 2. “兰舟一路勤相惜,幸是嫩晴天气。” - 兰舟: 用兰花装饰的船。 - 勤相惜: 不断相互关心和珍惜。 - 嫩晴天气: 晴朗温暖的天气。 3. “拚且醉。莫放过今朝,四面山迎翠。” -
【解析】 此词是作者在汴梁时为宋嫂所作。上阕写宋嫂的贤惠、能干。下阕写宋嫂的淡泊名利,与世俗不同。 “数官家”三句:说汴梁都城风光明媚,帝京的风物令人向往。 “谁家”三句:指宋嫂能调羹(烹调佳肴),入市竞夸其手艺。 “河共上”三句:说宋嫂在清明佳节,乘着双桨船,顺黄河上下游览,鼓鼙声骤然响亮,南渡后西湖显得苍茫,湖面上云水一竿,随波荡漾。 “狂游处”三句:说宋嫂喜欢游玩,以为湖山没有什么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