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阮
次德和韵寄谈李二丈二首 其一 喜脱诸公忌,愁违李与谈。 离群江以北,吊影楚之南。 世故更千万,心朋只二三。 果能容我与,终共结茆庵。 其二 注释: ①次德:人名,可能是朋友或者同事。 ②李与:即李二丈。 ③“离群”句:意思是说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生活,就像屈原一样。 ④吊影:影子,此处指自己的影子。 ⑤“世故”句:意思是说世间的事情变化无穷,但是只有几个知心的朋友。 ⑥果能:如果能够。 ⑦终共
以下是对这首诗《南至日呈詹司谏一首》逐句的释义、翻译、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,最后给出整体的译文和背景: | 诗句 | 原义 | 译文 | 注释 | | ---- | ---- | ---- | ---- | | 消息盈虚理甚明,积阴尽处一阳生。 | 消息盈虚的道理非常明了,积累的阴霾全部消散之后,阳气就会诞生。 | “消息盈虚”意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,“积阴尽处”表示阴气消散
【注释】: 1. 雨涨泥痕卒未干,断桥无策济归鞍。 2. 山灵有意留侬住,不作寻常俗驾看。 3. 入山遇雨宿开先寺二首:这是作者入山途中在开先寺所题的第二首诗。 4. 其二: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标题。 5. 卒:通“猝”,突然。 6. 断桥:指一座石桥。 7. 侬:古代汉语中对男子的美称。 8. 作:动词,做。 9. 山灵:即山神。 10. 俗驾:指世俗之人的车马等交通工具。 【赏析】:
【解析】 此诗为除夕感怀之作。首联“不是功难立,其如兴自阑”是作者感慨时事之语,表达了作者对时势艰难及个人处境的无奈和失望,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、社会的忧虑。颔联“为贫姑寸禄,渐喜得闲官”中“为贫”点明自己的处境,“姑”字表明自己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俸禄,“闲官”表明自己虽为闲职但能安心地为国家效力,体现了自己虽然身处贫困却仍能为国分忧的情怀,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乐观、自信的精神风貌
诗句原文: 摆落尘埃步入山,与僧相对浃旬间。 鹤林却笑题诗客,只得浮生半日闲。 注释解释: - 摆落尘埃:摆脱世俗的纷扰和尘埃。 - 步入山:走进山林之中。 - 与僧相对:与僧人相对而坐。 - 浃旬间:度过了整个星期。 - 鹤林:指寺院周围的树林,也比喻高洁的品格。 - 笑题诗客:嘲笑那些只知道吟诗作赋的文人。 - 浮生:即人生,指短暂的一生或尘世的生活。 - 半日闲:半天的闲暇时间。
注释:万斛珍珠洒落一地,晶莹剔透如水晶;篮舆并非是归来的早,怎能携瓶至此中? 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瑰丽的景象,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珍珠散落一地的美丽画面,同时通过与现实的对比,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。诗中的“万斛跳珠撒一空”形象地描绘了珍珠如雨点般洒落的情景,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珠宝盛宴。而“水晶光透影玲珑”则进一步突出了珍珠晶莹剔透的特点,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
诗句释义 1 傍石寻幽径,穷原得梵城。 - 此句描述了诗人沿着石头小路寻找隐秘之处,最终发现了一处与世隔绝的梵刹(佛教寺庙)。 2. 潮声四面合,山色一团清。 - 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述:海浪的声音四散而合,而远处的山色则显得异常清澈和平静。 3. 农合巡门劝,僧烦倒屣迎。 - “农合”可能是指农民,他们在检查农田时会来寺里“劝农”,即向农民宣传耕种知识;“僧烦”则形容和尚们忙忙碌碌的样子。 4
注释:偶然间得到珍贵的水,与二位周丈一起游赏胜景。怪的是坐在这里,没有世俗的闲言碎语,只有泉水、茶壶和美酒,让人心旷神怡。 赏析:诗人在偶然间得到了宝贵的水源,于是邀请了两位好友周丈一同游览胜景,共同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。然而,他们并没有因为这种难得的相聚而感到俗气,反而更加欣赏彼此的陪伴。他们坐在谷帘之下,品味着清泉之水,品鉴着茶叶之香,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。这里的环境优美宁静
这首诗是赠尹氏子的一首。全诗可分为三段: 第一段,起二句点明尹氏之子聪明过人,无需读书就能精通各种知识。“有儿”,即有儿子;“聪慧了群书”是说尹氏之子聪明绝伦,他不需要读书就能精通各种知识。“底用金门与石渠”意思是说他不需要走科举之路,不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得到官位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尹氏之子的赞赏。 第二段,中间两句写尹氏之子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帮助。“幸甚先生矜小友”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仕途的厌倦之情。首联“忽忽年华换,悠悠客路长”,意思是:时光匆匆地流逝,我客居异乡,漫漫的官道上,漂泊不定,感叹岁月如梭。颔联“春声先水响,山气欲花香”,意思是:春天的讯息,首先就从潺潺的水波里传来;山间的清气,仿佛是阵阵芬芳的花香。颈联“何补公家事,空随吏役忙”,意思是:有什么可以弥补国家大事呢?只是白白地随从官吏们忙碌罢了。尾联“白云知此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