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文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七律,全诗八句,每句五字,四句对偶,两联写景抒情,一气贯通。首联“故国恩”三字暗指诗人的故乡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;颔联写诗人在江门停棹时的心情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;颈联写诗人在北固山头独怆魂时的心境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;尾联写诗人与友人钱生重相会时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 【答案】 三月十九日作 野老难忘故国恩,年年恸哭向江门。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认真审题,明确要求,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并加以概括作答,注意要忠于原诗,不能偏离原意。 水崖哭明圃子留:在水边崖上为友人明圃子流涕而哭。 忆昔相携吴楚游,日同匕箸夜同裯。“日同匕箸”与“夜同衾”,都是形容二人在一起时亲密无间的情景。 “奇欢东坝千钟酒,苦恨西湖一叶舟。”奇欢,即高兴的聚会。千钟酒,指豪饮美酒。东坝是苏州附近的一个镇
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。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: 喜槁木师至 - “喜”在这里是喜悦、欣喜的意思,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。 - “槁木师”指的是一种修行的人,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脱,不与世俗为伍。 - “至”表示到达或到来。 闻君春到石头城,将妾和儿赠友生。 - “闻君春到石头城”表达了诗人听闻您春天来到了石头城的消息时的喜悦之情。 -
诗句注释及赏析: 1. 年年今日强登高,独立南峰北向号。 - 注释: 每年此时都要强行攀登高处,站在南面的高峰上向北呼喊。 - 赏析: 此句表达了作者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不由自主地登上高处,面对远方发出感叹的强烈愿望和行动。南峰可能象征着南方或某种向往,北向则可能表示对过去的回顾或对未来的期待。 2. 漫野玄云天色晦,美人黄土我心劳。 - 注释: 满天乌云遮蔽了天空,大地上的美人已化作黄土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《题大梅山人屋》。 译文: 我有一个客人教我谨慎说话,我就写了这诗来感谢他。 野老生来不媚人,况逢世变益嶙峋。 诗中愤懑妻常戒,酒后颠狂客每嗔。 自分余年随运尽,却无奇祸赖家贫。 从今卜筑深山里,朝夕渔樵一任真。 注释: 1. 野老生来不媚人:野老,指隐居乡间的老翁,不谄媚于权贵。 2. 况逢世变益嶙峋:何况在世间变乱之际,更加显得瘦削憔悴。嶙峋,形容人瘦长而高耸的样子
太湖避兵 这首诗描述了在太湖边躲避战争的百姓的生活。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,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。首句“将近枫桥路”点明了地点,第二句“唯闻人语喧”描绘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,第三句“北来兵肆掠”,描述了北方军队入侵的情况,第四句“东去艇皆奔”描述了东部地区人民逃难的情景,第五句“震泽烟波迥”,描绘了太湖地区的景色,第六句“高秋风雨繁”,描述了高秋季节的天气情况。最后一句“此时期免患
注释:水崖哭明圃子留,指在水崖边哀悼明圃的儿子流落他乡。少小能文气似兰,年少时就擅长文学,文气如兰草那样芬芳。里人谁不信弹冠,村里的人谁能相信他会弹冠相庆呢?只因丧乱身当废,只是因为战乱而失去了官职。纵使沉埋性所安,即使被埋藏起来也是符合本性的。故国有怀唯涕泪,对故乡有感情就只是流泪而已。新诗无字不悲酸,新写的诗歌没有字句却充满了悲伤和酸楚。漫劳铁匣藏枯井,徒劳地将铁匣藏在干枯的井中
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,以《屈翁山诗集》为题,描绘了屈翁山的诗集内容,表达了诗人对屈翁山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。 我们来看第一句“《周南》存《汉广》,谁谓楚无风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《诗经》中保存了《周南·汉广》,谁说楚国没有风韵?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,将屈翁山的诗歌与《诗经》中的作品相提并论,表达了诗人对屈翁山诗歌才华横溢的认可。 第二句“尔祖《离骚赋》,人言《小雅》同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、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,是诗歌的三重要素的综合考查。解答这类题目,一定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格式要求: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,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,末尾附上赏析”,这是针对全诗内容的概括性赏析,因此考生在翻译的过程中,不仅要将诗句中的关键字译出,还需要将诗句与诗句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,还要注意句末的省略词的使用情况
陵阳山下稻花秋,南陌东阡自一邱。 闻道沉沙多折戟,老农知是古猷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