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老难忘故国恩,年年恸哭向江门。
南徐郭外三停棹,北固山头独怆魂。
流水滔滔何日返,遗民落落几人存。
钱生未死重相见,双袖龙钟尽血痕。

【解析】

这是一首七律,全诗八句,每句五字,四句对偶,两联写景抒情,一气贯通。首联“故国恩”三字暗指诗人的故乡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;颔联写诗人在江门停棹时的心情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;颈联写诗人在北固山头独怆魂时的心境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;尾联写诗人与友人钱生重相会时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
【答案】

三月十九日作

野老难忘故国恩,年年恸哭向江门。

南徐郭外三停棹,北固山头独怆魂。

流水滔滔何日返,遗民落落几人存。

钱生未死重相见,双袖龙钟尽血痕。

赏析:

此为作者于乾符二年(875年)所作。乾符二年正月,黄巢攻陷长安后,僖宗仓皇逃往四川,沿途百姓颠沛流离,苦不堪言。作者此时也身陷贼营,受尽凌辱。这诗就是他身处逆境时所创作的。

第一句“野老难忘故国恩”,表明这位老农是久经战乱、饱尝沧桑的老农,他的一生是在战火纷争中度过的。因此,对故乡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感情。这种感情在诗中表现得十分突出。第二句“年年恸哭向江门”,表明这位老农每逢佳节倍思亲,每到过年时便痛哭失声,思念着远在家乡的母亲。第三句“南徐郭外三停棹”,说明这位老农在江南地区漂泊多年,曾经到过许多地方,但最终又回到了家乡。第四句“北固山头独怆魂”,“怆魂”二字用得十分传神、形象,既写出了这位老农因战乱而感到的悲愤和无奈,也写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。

第五句“流水滔滔何日返”,表明这位老农渴望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,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。然而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遭受战乱和磨难。第六句“遗民落落几人存”,进一步揭示了这位老农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,他担心自己这一辈人能否继续承受住战乱的痛苦?第七句“钱生未死重相见”,表明这位老农已经做好了准备,要与朋友重逢。第八句“双袖龙钟尽血痕”,表明这两位老朋友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,虽然都已白发苍苍,但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。

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情感真挚动人。它充分展示了一位老农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,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