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朝勋戚盛如云,后裔同归厮养群。莫向灞陵嗔醉尉,何人犹识故将军?
都下竹枝词
前朝勋戚盛如云,后裔同归厮养群。莫向灞陵嗔醉尉,何人犹识故将军?
注释:
《都下竹枝词》是一首七言古诗,作者是明朝的方文。
今人不及古人多:如今的人比不上古人多才多艺。
更有谁能敕勒歌:又有谁能像北魏时的歌谣一样传唱呢?
方文(1612—1669)字尔止,号嵞山,原名孔文,字尔识,明亡后更名一耒,别号淮西山人、明农、忍冬,安徽安庆府桐城人,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。 方大铉长子。 明末诸生,入清不仕,靠游食、卖卜、行医或充塾师为生,与复社、几社中人交游,以气节自励。
赏析:
这首诗通过描绘前朝勋戚的盛况与后代生活的艰辛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诗人通过对前朝勋戚的赞美,反衬出自己生活的艰难。同时,诗中的“莫向灞陵嗔醉尉,何人犹识故将军?”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旧日荣耀的追忆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深沉,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感慨。
创作背景:
这首诗是清朝文人方文的作品。方文生于明代末期,生活在清朝初期。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,擅长诗词歌赋。在明亡之际,方文曾一度投身于抗清斗争,但最终选择了归隐。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