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季珠
【注释】 秦鞭:指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所载的“始皇之碣石刻辞”:“初兼天下,立名号为皇帝。乃抚东土,履西岳,定南越,吞汉略地万里,自王天下之制。”后人因以“始皇之鞭”代指帝王之令。乙丑:农历二月十六日,是秦代始皇东巡时经过的日期,故用“乙丑”作为诗题,意在表达对秦始皇功业的赞美。 东巡西狩焰惊天,力拓雄图帝万年。 东巡、西狩: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东巡和西行。焰惊天:形容气势磅礴如火燃烧
《无题四首》其一: 季布一死无人诺,路到尽头阮籍哭。 注释:季布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,因其忠诚和勇敢而闻名。然而他在被刺杀后,没有人为他守墓,甚至连他的坟墓都被人挖走了。阮籍则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,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才华和性格而感到痛苦和无奈,常常在悲伤中哭泣。 译文:季布死后,无人为他守墓,最后连他的墓地都被人挖走。阮籍则因自己的才华和性格而痛苦不堪,常常在悲伤中哭泣。 赏析
《渔父(乙丑)》 扁舟独向五湖游,风雨持竿春复秋。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,诗人驾着小船独自在五湖之间游玩,无论风雨还是晴朗,都坚持握着鱼竿垂钓。其中“扁舟”、“独向”、“五湖”等字眼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氛围;而“持竿”则表现了一种执着与坚韧,无论外界如何变化,诗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热爱。这里的“春复秋”,不仅仅是时间的更迭
芭蕉(乙丑) 【注释】: 乙丑:指元代至元二十四年,即公元1286年。 浓绿分张暑不侵,闲摊阁帖酒馀临。 眼光未被阳光夺,全仗檐牙数尺阴。 【译文】: 浓密的绿色在炎热中也毫不减退,闲散地摊开阁帖在酒后欣赏。 眼睛没有受到阳光的照射,完全依赖屋檐下几尺阴暗。 【赏析】: 这首诗写诗人夏日乘凉的所见所感。首句以“浓绿”形容芭蕉,点明时间、地点和环境,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次句以“阁帖”比喻诗篇
注释: 发撝六籍圣功臣,儒学兼赅汉宋纯:这是对祖文中子通的评价,说他是一位精通六经的圣明之臣,他的儒学思想既包括了汉代的儒家经典,也包括了宋代的新儒学。 却聘善辞宗闵损,霭然身备四时春:这是说祖文中子通善于辞令,他就像孔子弟子闵子骞一样,能够应对各种场合,他的人格魅力就像四季常青的春天一样,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。 赏析: 这首诗是赞美祖文中子的,通过对其学识、才华和人格的赞美
【注释】 乙丑:唐高祖武德三年,即公元620年。 筮易:占卜吉凶。 将相开唐运:指李世民(唐太宗)建立唐朝。 河汾:指李渊的故乡。李渊以晋阳为起兵地,太原(今山西太原市)为根据地,故称河东、关中为“河、汾”。 布衣:平民百姓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太宗李世民的颂扬。前两句写其即位前的经历;中间两句歌颂他开创唐朝大业;后两句赞扬他的功绩。全诗语言流畅,意境开阔
山鸟嬉戏在夕阳下,野花零乱但不拘泥于美丑。 淡烟一抹似是溪桥旁的柳树,仿佛当年船儿停泊过此地。 注释: 1. 题便面(乙丑):题目为“题便面”,即写在便签上,通常用于书信、便条等非正式场合。 2. 山鸟嬉翔夕照边:描述了山中的鸟儿在夕阳下的景色中欢快地飞翔。 3. 野花零乱不拘妍:野花散落,形态各异,不受任何拘束或约束。 4. 淡烟一抹溪桥柳: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溪桥旁的柳树。 5. 好似当年泊过船
【注释】 乙丑: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。天行、日月:指自然运行。地江河:指自然界的江河。删订、劫(jié)不磨:意为经后人删定、修订,成为传世经典。一字断断:意谓文字被毁损断裂。秦火:即秦始皇焚书坑儒,焚烧《诗》、《书》百家之书。翻因疏解:意谓由于这些原因而重新加以疏解。漏卮(zhī):古代盛酒器,引申为典籍。 【赏析】 此诗首联写诗圣孔子对《尚书》的删定之功,颔联写孔子遭难时
【注释】 五十馀霜:五十多岁了。乙丑:宋孝宗淳熙十六年,公元1189年。打包行脚不联班:指隐遁山林,不仕于官。联班,指做官、任职。蒲团:佛教徒坐禅的垫物,用蒲草做成圆球状。巴罗蜜:梵语音译名,即菩提子(Psidium guajava),一种热带果树,种子可入药。心头草:比喻杂念。 【赏析】 此诗是诗人隐居山中时的自况之作。诗人借“忍草庵”之题壁,以自嘲之笔,抒发自己退隐山林,不仕于宦之志趣
【注释】 乙丑:年号。 高皇:即指汉高祖刘邦。 神州:古代指中原地区,这里泛指南方广大地区。 理到丝清丝又紊:治理国家,处理事情,要像理丝一样,既要理得井井有条,又要理得松松垮垮,两者不能偏废。 【赏析】 这首七言诗以史事为题材,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。前两句写颂扬高皇帝,后两句写对朝廷的不满。全诗语言朴实无华,寓意深远,耐人寻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