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季珠
王季珠的《锡山闲咏四首 其三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。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内容、意义,以及可能的欣赏角度: 1. 诗句释义: - “山势临湖分外豪”:描述了锡山地势雄伟,临近湖泊而显得更加壮观。 - “曾携蜡屐一周遭”:诗人曾经带着蜡制的鞋子环绕锡山走了一圈。 - “端由忠宪来埋骨”:这里的“忠宪”可能指忠诚正直的人或事,诗人认为他们被埋藏在锡山之中。 - “小小青山矮亦高”
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、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,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: 1. 诗句释义: - 松风暗度石床凉:松树的风声悄然穿过石床,带来一丝丝清凉。 - 闲话平林寄意长:在平缓的树林间闲聊,寄托着长久以来的思绪与感慨。 - 一道山泉分九派:一条山泉从山中流出,分成九条小流,流向远方。 - 至今人说邵文庄:直到现在,人们还在谈论邵文庄的事情。 2. 译文: - 松风悄悄穿过石床
【注释】 偶缝破纳:缝衣的布被破了。纳,指布絮。拾残霞:捡拾落日的余晖。汲珠泉:用井水烹煮茶。更:再,又。碧云黄叶:蓝天白云下黄色落叶的院门。赊:远。 【译文】 偶然缝破布被拾取落日的余晖,又汲井水煮好茶。说空山没有颜色相,但蓝天白云下黄色落叶的院门却显得很远,很远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作者在乙丑年(公元1065年)所作,时年作者四十九岁。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隐居期间
【注释】天遣:上天注定。三山: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。隈(wēi):山的拐弯处。狂奴:指放荡不羁的人。忍字工夫:忍耐的功夫。 【赏析】 此诗以写景为主,借景抒情,表现了诗人对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以及超脱名利的旷达胸襟。 前两句描写庵堂周围环境。“天遣”二字,点明这是上天安排的,不可抗拒。“三山”是道教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,这里用它来指代佛家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。“隈”,是山弯曲的地方
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: 1. 筑室山坡卞玉京,借山埋玉不求名 - “筑室山坡”:在山坡上建造房屋,意味着隐居或远离尘嚣。 - “卞玉京”:卞是地名,玉京指玉皇大帝的居所,这里比喻隐居之地。 - “借山埋玉”:借用山来隐藏自己,不追求名利。 2. 蓺香尼院修何业,要把清泉涤绮情 - “蓺香尼院”:在尼姑院中种植花草,以香草为生。 - “修何业”:在这里,“修”可以理解为经营、管理。 -
无人不爱惠山泉,我酌山泉一怅然。 知己若非逢陆羽,收名定价属何年。 注释:没有人不喜欢惠山的泉水,我独自品鉴着这清澈甘甜的山泉,心中不禁感到惆怅。如果能够遇到知音陆羽,那将是多么幸运。但是,如果无法得到赏识和认可,那么我的名声又该如何定价呢?何时才能实现呢? 赏析: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。首句“无人不爱惠山泉”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惠山泉水的喜爱之情
第一句“逸士开樽当友呼”,意为诗人邀请方耕霞一起饮酒,畅谈诗酒之乐。 第二句“怜渠能傲不能谀”,意为诗人同情那些能够保持自己尊严和独立思考的人,而对于那些阿谀奉承、趋炎附势之徒则感到失望和鄙视。 第三句“殿春芍药殿秋菊”,用典自杜甫《将赴荆南寄别杨丘使君》:“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” 其中“殿”是“压倒”的意思。此联的意思是:春天的牡丹花(芍药)秋天的菊花(菊),都是名花
【注释】秋柳:指秋天的柳树,因为秋风而凋残;雕残:凋残、凋敝。秋草衰:指秋天的花草已经衰败了。经秋多半惮霜严:过了一个秋天,大多数都害怕寒气太浓了。即吐媗妍不落凡: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,而不落到凡间俗世。 赏析:此诗是写秋末时节,主人家的菊花盛开,颜色鲜艳,不与百花一样被寒霜所摧残。诗人对这美景十分欣赏,并以此作为向方耕霞致敬的礼物。全诗用赋的手法,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景象
【注释】 乙丑:宋徽宗宣和七年,即公元1125年。毁至:毁坏的瓦砾堆积如山。挝珠:指用锤击去瓦砾中的尘土。百万盘:形容瓦砾堆积之广。痴迷:专心致志,迷恋。天指点:上天的旨意,意谓命中注定要这样,不是随便能改变的。只教看,意思是不必管,由它去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咏雪后景象的诗。诗人清晨登高试作排窗望远,发现大雪纷飞,积成厚堆,宛如千万个玉盘,令人叹为观止。然而,他并不为之所动
【注释】 乙丑:农历腊月初八日。差糁:指粥中加入各种豆类、干果等物。存:有。热心肠:指心地慈善,待人热情。 【赏析】 此诗描写作者在腊八日品尝自己熬制的“百蔬香”的粥的情景,并表达出作者对人们热心肠的赞美之情。 开锅便喜百蔬香,差糁清盐不费糖。(译文)开锅时闻到了百种蔬菜散发出来的香气,煮粥时只用了少许清盐,没有放一点糖。 团坐朝阳同一啜,大家存有热心肠。(译文)大家都坐在朝阳下,一起喝着这种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