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朝觐
金朝觐的《次于东浦闻雁元韵》是一首描写深秋时节,作者在寒风中遥望远方,听见大雁南飞的声音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思乡之情的诗作。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远方友人的关切。 诗的前两句“霜信何来动碧林,西风吹雁下寒岑”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景图。霜降的消息随风而来,触动了林间的树木,西风吹过,大雁从寒冷的高岭飞向南方的深山。这里的“寒岑”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
这首诗的标题为《秋兴回文》,由四句话组成,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。下面将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: - 峦翠拖霞淡抹空,远天极望入林枫。 - “峦翠”指的是山峦上的翠绿植被,“拖霞”则是夕阳将天空染成粉红色的情景。“淡抹”意味着色彩不浓重,给人以柔和的感觉。“空”字可能表示一种空旷或宁静的氛围。这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,山峦被夕阳的余晖映衬得色彩斑斓,远处天边的天空与山林交相辉映
呈梅澥先生二首 风流不歇尚先民,总为文章现化身。 摩诘是诗皆画品,真卿无笔不端人。 储材定许成多士,食俸何须侈万缗。 从此传家兼报国,徽音嗣以石麒麟。 注释: 1、风流不歇尚先民:风流不歇,意指文化传承不息,先民们的精神风范永远流传下去。尚先民,即崇尚先民,表示对先民的敬仰和怀念。 2、总为文章现化身:文章,泛指文学作品;化身,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精神风貌。这里的意思是说,通过文学作品
东风惠我好诗篇,两地相思心欲然。 不为阳春销别恨,更期景福与文全。 避贤坐接龙门会,指日旋看凤诏宣。 落落竟成平素志,秕糠应笑反居前。 注释: 东风:指春风,这里指诗人的家乡。惠:施恩、恩赐,这里指春天的风使诗人得到了好的诗篇。好诗篇:优美的诗篇。 两地:指作者的家乡和他所在的地方。相思:思念。 阳春:即春阳,这里泛指美好的时光。消:消磨、消减。别恨:离别的痛苦。 景福:吉祥如意。文全:才华横溢
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作品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: 玉佛 见说西方有圣人,权将玉质奉金身。 幽龛合现庄严相,寰宇常随去住因。 最上菩提归宝觉,无馀灭度豁迷津。 拈花略示如来意,顿悟文心净六尘。 译文: 听说西方有圣人,暂且用玉质供奉金身。 幽深的洞穴显现出庄严相,世界的法则常常随着去留而变。 最高的觉悟归于宝觉,没有剩余的灭度让人困惑。 简单地表示了如来的意思,顿悟了文心的清净
诗句释义: 1. 世上相知到处新:表示在世间的交往中,新的相识与友谊层出不穷。 2. 惟君从不染嚣尘:表示您始终如一,不被世间的纷扰和俗气所染。 3. 定能老去文章壮:表示无论年纪多大,您的文采和才华都依然旺盛。 4. 不独生平面目真:表示您的性格或面貌真实无伪,不造作。 5. 与我交情论四载:表示我们之间的友情已经维持了四年。 6. 于人和气属三春:表示您待人和善,如同春天般温暖和美好。 7
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,诗人通过描写送客的场景,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下面逐句释义: 1. 一别东郊送客镳,鞭丝帽影共飘飖。 “一别”指与友人分别。“东郊”指东方郊外。“送客镳”意为送走客人时的马缰。“鞭丝”是指马缰上的装饰物,如丝带等。“帽影”即帽子的影子。“飘飖”形容随风飘扬的样子。 2. 剧怜海国相知少,也料萍踪后会遥。 “剧怜”表示深切地怜悯。“海国”代指海外的国家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题画诗。“读山泉联吟集题后”,从题名可知,作者在阅读《山泉联吟》后,有感而发,写下了这首七绝。“山籁泉音应感通”,写诗人听到泉声,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。“遥遥宦旅寄诗筒”,点明自己身处异地,远离家乡,寄诗于筒中,抒发羁旅之情。“事经艰险翻多韵,思入穷愁愈见工”,是说自己经历艰难险阻时,诗歌更加富有韵味;心情愁闷时,诗歌更显精巧。“形影二人文字里,关山千里梦魂中”
【注释】 信:确实。新疆西:西域,即今新疆地区。九州同:中国古时称中国为“九州”。 皮冠靴屦人伦外:指诗人自己超然物外,不拘小节。 雪海冰山大地中:指西域的地理环境。 险绝难劳槎客访:槎,木筏子。槎客,泛指旅行者或探险家。 灵奇未许谢公穷:谢公,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江淹。谢公曾游历西域,见其奇景而作诗赞美。 王气:古代帝王之气象。东土:中原大地。 车书:古代对车舆、书籍的称呼。 【赏析】
【注释】徙倚:徘徊。芦花白:指月亮。团栾:团圆。蟾光:月色。镜影:镜子的倒影。桂子丹:桂花,红色如丹砂。明远楼:楼名,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,因中秋赏月而闻名。 【赏析】《中秋二首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。这组小令写中秋赏月,前一首描写赏月之情景,后一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全词语言清丽流畅,情感真切动人,是辛弃疾词中难得的佳作。 其一: 词的上阕写作者在庭院中徘徊,害怕晚来的寒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