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朝觐
【注释】 1、仰正:指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。 2、无嫌渎:指梅花的芳香,不污染人。 3、缘知:因知道,因为知道梅花之美。 4、殷勤:勤恳,热情。 5、酬诗久:作诗以答谢梅先生。 6、挑灯:点起灯光。 7、渭北:地名,今属陕西省。 8、折梅逢驿:在驿站遇见梅花。 9、藏云处:隐逸之所。 10、花屿生机:花朵繁盛,生机勃勃。 11、实函:充满生命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作者思念故人梅澥先生的一首七绝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篇目的理解能力。这是一首描写景、抒情诗,是作者在广宁道上忧旱时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二首。第一首写“十日征途往复还”和“翻因苦旱念民艰”,第二首则写了“夕照明郊甸”“尽有晴岚带远山”“老农挥汗尚愁颜”等景象。这两句诗的关键词为“十日”“苦旱”“明郊甸”“晴岚”“远山”。赏析时注意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。 【答案】 ①“十日征途往复还”
丁卯秋试遇蓟州蒋力斋先生于京邸 释义:在丁卯年秋天的科举考试中,我在京城与蓟州的蒋力斋先生相遇。 译文:在丁卯年(1547)秋天的科举考试中,我在京城与蓟州的蒋力斋先生相遇。 注释:丁卯,指代1547年;秋试,即秋天的科举考试;蓟州,今天的河北省蓟县,是明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;蒋力斋先生,名不详,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老师。 赏析:此诗首句“相士休将冀北空”,意为“我这次科举落榜
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和高贵气质。首先,“定知仙品不寻常,近得江南异种香”表达了作者对水仙花独特品质的认识,认为它与众不同,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。紧接着,“泉石自甘心共白,缥缃借润甲初黄”进一步描绘了水仙花的生长环境和颜色,水仙花喜欢生长在泉石之间,其花瓣洁白如雪,与周围环境相融。 接下来四句,“冰肌玉骨差同味,金盏银台欲比芳。岂似牡丹资沃土,夸称富贵侈称王。”则通过比喻手法
这首诗的意境很美,它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。 第一句“蒙蒙夜露点轻纱,减却愁颜强对花。”描绘了夜晚的微光洒在轻纱上,使人感到清新宁静。同时,也暗示着人们在春日里心情愉悦,愿意欣赏花朵。 第二句“红紫遍园春绕梦,碧青涵树暮归鸦。”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丽。红色的花朵、紫色的花丛以及绿色的树木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画卷。而暮色降临,乌鸦归巢,又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馨的氛围。
读西湖志纂二首 解读诗中意境与情感 1. 诗作背景 - 林有孤山苏有堤 - 勾留白傅是湖西 - 天子时巡筹富庶 2. 诗句解析 - 林有孤山苏有堤,勾留白傅是湖西 - 六桥花雨仍遗迹,十里笙歌半客蹊 - 天子时巡筹富庶,才人情思寄标题 - 何年得入星槎路,不隔浮云望眼迷 3. 关键词注释 - 孤山:指杭州西湖中的孤山,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- 苏堤:位于杭州的一条著名堤坝,以白居易命名 - 白傅
应乡试西上 几日行程傍海涯,云山回望是吾家。 庭槐近午萦清梦,路柳斜阳带晚霞。 注释:经过几天的旅途,现在靠近海边了。回头看看,家乡的山峰和云彩都在视线中。庭院里的槐树正长着茂盛的叶子,仿佛在做梦。路旁的柳树沐浴在夕阳下,好像披上了一层金纱。 难得临时文入彀,可能到处雨随车。翻因旱甚思乡土,无复闲情玩物华。 注释:考试前准备不足,难以取得好成绩。到处都下雨,连车都被雨水打湿了。因为天气干旱
【解析】 此诗首联“想像馀杭风景同”一句,写诗人在读《西湖志纂》二首时想象西湖景色,与杭州余杭(今杭州)相似。颔联“披寻犹在画图中”,意思是说读《西湖志纂》二首的时候,诗人还在像绘画一样地描绘着西湖的美景。尾联“凭他写入丹青笔”的意思是说,诗人已经把西湖的美景写成了画,而其他的人只能凭借画家的笔来画出西湖的美丽。 “梵宇云深飞鹫岭,层楼水面阚龙宫”,两句诗的意思是说
注释: - 春日感怀:春天的感慨 - 先庚又后庚:农历每月初八为一个周期,先庚即指上月十八,后庚即指下月十八。 - 风光不觉在清明:风光明媚,不知不觉已到了清明时节 - 看来锦绣饶三月:看来这美好的景色足以延续三个月 - 恐为诗书误一生:恐怕被诗书耽误了一生 - 花鸟依依儿女态:花枝摇曳,鸟儿依偎,表现出儿女情态 - 云山渺渺弟兄情:遥远的山水之间,充满了亲情和兄弟之情 - 世人未解因时乐
留别邴西津:留别,即留别朋友或送别朋友。邴西津,这里代指友人。 识:了解。 荆州令望奢:荆州是古代的州郡名,令指的是刺史,望指的是声望、声誉。 甲子年:中国古代纪年法之一,一年有12次,甲子年为其中之一。 休教白发雄心少:不要让青春年华白白流逝。 青云壮志赊:青云是指高升之意,赊是指长久。 五夜时勤灯下草:五晚时分常常勤奋地读书学习。五夜时,指的是晚上的时间。 三春定摘榜中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