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说西方有圣人,权将玉质奉金身。
幽龛合现庄严相,寰宇常随去住因。
最上菩提归宝觉,无馀灭度豁迷津。
拈花略示如来意,顿悟文心净六尘。
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作品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:
玉佛
见说西方有圣人,权将玉质奉金身。
幽龛合现庄严相,寰宇常随去住因。
最上菩提归宝觉,无馀灭度豁迷津。
拈花略示如来意,顿悟文心净六尘。
译文:
听说西方有圣人,暂且用玉质供奉金身。
幽深的洞穴显现出庄严相,世界的法则常常随着去留而变。
最高的觉悟归于宝觉,没有剩余的灭度让人困惑。
简单地表示了如来的意思,顿悟了文心的清净。
注释:
- 见说西方有圣人:听说或看到有圣人居住在西方。
- 权将玉质奉金身:姑且用玉制成的佛像来供奉金制的佛像。
- 幽龛合现庄严相:幽深的洞穴中显现出庄严的样子。
- 寰宇常随去住因:世界的法则常常随着去留而改变。
- 最上菩提归宝觉:最高的觉悟归于宝觉。
- 无馀灭度豁迷津:没有剩余的灭度让人困惑。
- 拈花略示如来意:简单地表示了如来的意思。
- 顿悟文心净六尘:顿悟了文心的清净。
赏析:
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像的形象和象征意义,表达了佛教中的“佛”的概念。诗中通过描述佛陀的庄严形象和其教导的内容,传达了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——顿悟。同时,诗中也体现了佛教对于世界无常、因果报应等观念的理解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富有哲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