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当世
我们来分析题目“挽李瀚章联”: 1. 诗句分析: - 与曾左胡骆百战成功:这是对李瀚章的赞扬。曾、左、胡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,而“骆”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李瀚章本人。这句话表达了对其英勇善战的赞美,认为他像这些历史名将一样,在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。 - 浸灌滋培,还使门闾气允固:这是进一步的赞美,意思是说李瀚章的影响力和成就如同滋润土壤一样,使得他的家庭(门闾)更加稳固,繁荣昌盛。 -
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: 1. 相夫子以学有大母风,德意所从来远矣: - “相夫子”指的是陪伴和指导孔子学习的人。 - “有”是“有德”的简写,指品德高尚。 - “大母风”是指母亲的伟大品质或风范。 - “德意”即道德和意志。 - “所从来远矣”表示这种品质或风范是从哪里来的,并且影响深远。 2. 节孺人之丧为王姑寿,孝思与王者同之: - “节孺人之丧”意为在处理子女的丧事时
【注释】 挽达蔚卿联: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。达蔚卿,即达观,指达观先生。 营父葬:指为父母办丧事。 身则无所贪,劳生转剧:意谓自己并不贪图什么,只图过一种清苦的生活。语本《论语》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之句。 茫乎吾欲从公游:意即我正打算跟随您去漫游呢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是诗人对达观先生的挽词。达观先生是一位志趣高远、淡泊名利、生活清苦的隐士。他与达观先生交往甚密
【注释】: 我闻诸夫子:我听说。诸,之于;夫子,指孔子。 狷者有所不为:品行高洁的人有所不为。 是亦其次也:这也是次要的方面。 古之乡先生:古代贤德之士。 没而可祭如社:死后可作为祭祀的楷模。 意在斯人乎:这是否意味着对这个人的期望呢? 【赏析】: 本诗首句说“我闻诸夫子”,即从《论语·先进》中引用孔子的话:“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……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
【注释】 ①明公:对有地位、有学问的人的敬称。家法:家庭中的法度、规矩。手订:亲手制定的。经:这里是指《易经》。通德里:指科举考试中榜为官的地方,即登第后所授官职。②燕赵悲歌之士:指在燕赵地区生长的志士仁人,他们多以慷慨悲壮的歌声抒发自己的壮怀。③吊:慰问,探望。望诸君:望见诸君。诸,泛指众人。④“此地”二句:意思是说,书院是许多志士们曾经聚首之地,现在你来到这里,我要为你一访故地而设宴饯别
【注释】 挽:送。顾越:春秋时国名,在今江苏无锡。次妻联:指顾野王的《玉篇序》。顾野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侍读,曾为梁武帝所赏识。梁武帝晚年迷信佛教,曾令顾野王编撰《玉篇》,以广传经。后因被诬下狱,遭刑杀。“羁孤”,即流放。这句说顾野王虽被流放,但他却能安守故土,不辱使命。“弱息”,即幼子,这里泛指儿子。这句说顾野王的儿子顾野王也不负父志,归郡国英髦。英髦:英伟有才气的人。“瑜珥”,即珠玉
【译文】 龙伯高希望你们能学习,就用他的生平事迹来教诲他们; 马少游称赞善人就够了,谁想到我今天老了,却感到羞愧。 【注释】 挽兄联:指写给兄长的挽词 汝曹:你等年轻人 效之:学习他(龙伯高)的为人处世之道 即:就 诏:告 永:永远 兄子:兄长的儿子 孰谓:谁说 吾今老大:我现在已年老 私愧吾宗:私下里惭愧于我的同宗晚辈 赏析: 这是一首为友人撰写的挽词。诗人以“龙伯高”和“马少游”自比
【注释】: 挽陶宾南父从野蛮时期至文明时期,两可间必有磊磊畸人,不显于代; 以普通教育兴实业教育,十年后惟望粲粲诸子,无忘斯言。 【赏析】: 此诗是诗人为纪念其恩师陶公之辞。陶公名宾南,字宾南。陶公为人正直,学识渊博,为人谦和,待人接物和蔼可亲。陶公一生清正廉洁,不谋私利,不徇私情。陶公为人处世之道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诗人对陶公的追思及祝愿,表达了诗人对恩师高尚人格的敬仰之情和对恩师教诲的珍视之心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”,最后要附上赏析。“辛苦九州还”一句中“辛苦”二字写出了作者的辛劳和奔波,而“九州”则暗含作者所关心的国事,因此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。第二句“身未趋朝魂恋阙”中的“魂恋阙”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,同时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
【解析】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词能力。鉴赏诗歌的语词,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,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和语境,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词语的作用。如“赫赫”是形容词,意思是显赫;“向山僻”的意思是到山里偏僻的地方。 【答案】 第一联:陈宝箴,清代著名学者、诗人,有《东湖草堂诗集》传世。宗臣,这里指对国家有贡献的人。一往沉冥,意谓一心向着山僻。 第二联:陈宝箴在母亲去世后悲痛万分,长年累月地怀念母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