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羁孤弱息,归郡国英髦,且笃生瑜珥称其家,灵无恨矣;
居帝里豪华,守儒门朴素,又还以旨甘养其母,我故称之。

【注释】

挽:送。顾越:春秋时国名,在今江苏无锡。次妻联:指顾野王的《玉篇序》。顾野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侍读,曾为梁武帝所赏识。梁武帝晚年迷信佛教,曾令顾野王编撰《玉篇》,以广传经。后因被诬下狱,遭刑杀。“羁孤”,即流放。这句说顾野王虽被流放,但他却能安守故土,不辱使命。“弱息”,即幼子,这里泛指儿子。这句说顾野王的儿子顾野王也不负父志,归郡国英髦。英髦:英伟有才气的人。“瑜珥”,即珠玉。比喻才华出众。这句说顾野王之子顾野王也才华出众。“灵无恨矣”:指顾野王之死已无遗恨。这里“灵”指顾野王。“居帝里豪华”、“又还以旨甘养其母”,两句分别指顾野王的出生地和母亲,都指江南地区。“帝里”,即都城,这里指南京。“居帝里豪华”,意即生于江南,享帝王之尊。“儒门朴素”句,指顾野王的母亲。“又还以旨甘养其母”,意即生有贤妻,又有孝子,所以家道兴旺。

【赏析】

本诗是一首悼念亡夫的悼亡诗,全诗共八句,每句皆用一典故,且与作者生平紧密相关。

第一句写顾野王之死。他生前为梁武帝编撰《玉篇》,但后来却被诬下狱,遭刑杀害。这一句就是对他的不幸命运的概括和总结。

第二、三句写顾野王对国家的贡献。他虽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,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,为国家作出了贡献。

第四句写他的家庭背景。顾野王出身于江南的一个世家大族,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。

第五句写他的妻子。她是一位贤妻良母,能够很好地照顾孩子,并且还能孝敬自己的父母。

第六句写他的子女。他的儿子顾野王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,他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,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第七、八句则分别写了顾野王在生前和死后的情况。他生前受到皇帝的宠爱,死后又被追封为“顾侯”,这些都说明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而他的家族也因此得到了荣誉和尊重,子孙们也都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