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有远行二千里,山欙海舶总艰难。
何曾帷幄须奇策,使汝毡裘犯苦寒。
羞鸟户虫生计在,伏龙雏凤岁时宽。
诸公相见铃辕下,莫作山中处士看。
注释:
君有远行:你将要远赴山东,去戒幕。
二千里:指距离。
山欙(lái)海舶:乘船和爬山两种旅行方式。
帷幄(wò)、毡裘(zhān qú):古代用来形容地方官的谦词,帷幄指军帐,毡裘指皮衣,这里比喻周彦升是地方上的官员。
何曾:哪里曾经。
帷幄须奇策:在帷幄之中需要出奇制胜的策略。
使汝:让你,指周彦升。
毡裘犯苦寒:穿着皮衣忍受着严寒。
羞鸟户虫生计在:惭愧的是,连鸟儿、虫子都不如,靠捕食为生。
伏龙雏凤:比喻周彦升有才华,如同龙、凤一般杰出。
岁时宽:生活宽裕时,可以享受节日的快乐。
铃辕下:指官府门前的铜鼓声。
处士:指隐居的人。
赏析:
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周彦升去山东时所作。全诗表达了对周彦升远行的关切之情,以及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。
首句“君有远行二千里”,直接点明送别的对象——周彦升即将开始一段长达二千里的地方官旅程。这里的“二千里”并非实指,而是借用了古代的典故。据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记载,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:“君可至鲁地,求其贤人,与我共辅之。”后来,诸葛亮果然到了山东,得到了当地贤人的帮助,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因此,这里的“二千里”也暗含了对周彦升的赞美和期望,希望他能像诸葛亮一样,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接下来两句“山欙海舶总艰难”,“何曾帷幄须奇策”,则是从旅途的艰辛出发,对周彦升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山巅崎岖、大海辽阔、航行艰难,这些自然条件都为周彦升的远行增添了难度。同时,他也需要在帷幄之中出奇制胜,以应对未知的挑战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,又凸显了他对周彦升的期待和鼓励。
中间四句“羞鸟户虫生计在,伏龙雏凤岁时宽。诸公相见铃辕下,莫作山中处士看”,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彦升的生活状况和未来前景。他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中,但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,勇敢面对挑战。而他的才华和潜力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,他们相信他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取得更大的成就。这里的“伏龙雏凤”一词更是赞颂了周彦升的非凡才气和卓越才能。
最后两句“诸公相见铃辕下,莫作山中处士看”,既是对友人的祝福,也是对他未来的期许。诗人希望周彦升能够在官场中有所作为,不要被外界的误解所困扰,而是要坚定自信地走好自己的路。这里的“铃辕下”指的是官府门前的铜鼓声,象征着权力和地位,而“处士”则是指那些隐居不仕的人。这两句话巧妙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,既表达了对周彦升的期望,又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。
这首诗通过对周彦升远行的描述和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,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关心与支持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,即重视才能和实力,而非出身和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