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同和
己丑二月偶见文文水龙舟图发兴摹之既录原诗于上并和一诗 注解:己丑年,即宋宁宗庆元四年 (公元1198年)。 具区,即具区山,在今江苏吴县南太湖中。 三万六千顷,形容湖泊广阔。 著(zhuó zhù)一村,建一个小村庄。 小拓轩窗临绝壁,更栽桑竹满平原。 小拓轩窗指建造小轩窗临靠绝壁之上。 琼靡(mí)讵起湘累魄,玉磬难寻学博孙。 琼靡,这里指用琼装饰的乐器。 讵(jù)起湘累
【注释】 吾生辞墓不辞家:辞,辞别。墓,坟墓。不辞家,不顾家庭。 未敢忘情且避哗:不敢忘掉自己的感情,同时回避那些嘈杂的言论。 畏此简书行有日:担心这种文书一旦发出,就会有好恶的评论。 溷人笔札浩无涯:混入人们的笔端和文辞中,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。 君亲担荷微躯弱:君亲,指皇帝和父母。担荷,承担。微躯,微小的身躯。 身世艰难去路赊:身世,指自己的处境。赊,长。去路,前途。 正合迟迟偏汲汲
注释:在村间遇到一个年老的农夫,向他询问家里的情况。我感到非常凄凉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 原指鸟雀筑巢的地方,这里泛指田野。见惯:习以为常。葛帔:用粗葛布做的衣,是贫苦百姓的衣服。情:人情风俗。何:怎么。呼:呼唤,称呼。小子:儿子、年轻人。 赏析:诗人在旅途中偶遇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老人向他诉说自己的遭遇和生活,使他感慨不已。他不禁写下这首《逢村叟》。诗中通过“道逢”
注释及赏析: 1. 诗句释义与翻译: - “一沤一发一如来,处处圆明性地开。”: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“如来”的概念,强调了万物皆从一点一滴中诞生,每一个动作都是宇宙真理的体现。这里的“圆明”可能指的是事物的圆满和明亮。整体上,这句诗表达了对万物自然生成的赞美,以及万物之间的平等关系。 译文:“每一个泡沫和气泡都来自如来的创造,每个存在都是宇宙真理的表现。在这个世界上,一切都是如此圆满和明亮。”
【注释】 盖棺:指人的一生已了。 两行泪:指眼泪。 弹:弹琴,这里代指弹奏乐曲。 【赏析】 《疾亟口占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写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。全诗语言简洁质朴,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感情,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
诗句与译文 诗句一: 寂寂圜扉老画禅, 朗官窃笑吏人怜。 译文: 寂静的门框映衬着岁月的沧桑, 官员们偷偷笑着,而那些为官的人感到怜悯。 赏析: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。门框代表着岁月流逝的痕迹,而"老画禅"则暗示了时间对人心的影响。官员和普通百姓在对比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,前者在背后嘲笑,后者则被岁月所磨灭。这种对比突出了官场的腐败和个人命运的无奈
诗句注释及赏析: 1. 天上图书聚大罗,臣家缉颂首猗那。 - 注释:天上的图书聚集在大罗之上,我家收集歌颂之文始于猗那。 - 赏析:"天上图书"暗指天书,"大罗"为佛教中的高级境界之一,这里比喻极高的荣誉或地位。"猗那"(yīn'ā)是地名,此处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者事件。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极高荣誉或地位的向往和珍视。 2. 欲知圣藻超唐宋,不屑长笺斗颖波。 - 注释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。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释义: 1. 「春申浦畔子胥祠,正是山寒木落时。」 - 春申浦: 古地名,位于今天的江苏南通一带。 - 子胥祠: 纪念伍子胥的祠堂。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,因忠诚被楚平王杀害,其后代逃亡至吴国(今江苏苏州)成为吴国的栋梁之才。 - 山寒木落时: 指深秋或冬季,自然界万物凋零的景象。 2. 「四裔竟将魑魅御,寸衷尚有鬼神知。」 - 四裔:
平生六凿混天游,文囿名场亦暂留。 江上偶然馀一秃,世人犹自说三刘。 注释: - “平生”:一生,此处指作者的一生经历或生涯。 - “六凿”:六种束缚,指人生中的种种限制和困难。 - “混天游”:形容人生自由自在地遨游天地之间。 - “文囿名场”:指的是文人墨客的活动场所,即书房和竞技场所。 - “亦暂留”:表示虽然暂时停留,但并非长久。 - “江上”:在长江边上。 - “偶然”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”,要求是给诗句加注释;然后逐句翻译,最后分析内容。 此诗首联点出送行之人的高贵地位。颔联赞美主人的品格:先生(赵次侯)东游西游,南游北游,无拘无束;处士山高水低,来去自由。颈联描写主人的殷勤好客。尾联抒发了作者对主人的羡慕之情。 【答案】 (1) 三百年来第一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