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区三万六千顷,容我山椒著一村。
小拓轩窗临绝壁,更栽桑竹满平原。
琼靡讵起湘累魄,玉磬难寻学博孙。
从此入林甘寂寞,尚嫌箫鼓隔江喧。

己丑二月偶见文文水龙舟图发兴摹之既录原诗于上并和一诗

注解:己丑年,即宋宁宗庆元四年 (公元1198年)。

具区,即具区山,在今江苏吴县南太湖中。

三万六千顷,形容湖泊广阔。

著(zhuó zhù)一村,建一个小村庄。

小拓轩窗临绝壁,更栽桑竹满平原。

小拓轩窗指建造小轩窗临靠绝壁之上。

琼靡(mí)讵起湘累魄,玉磬难寻学博孙。

琼靡,这里指用琼装饰的乐器。

讵(jù)起湘累,意谓岂能比得上湘君的歌声。

玉磬(qìng)难寻学博孙,意谓音调高亢的玉磬难以寻找到像乐圣子夏那样的能手。

从此入林甘寂寞,尚嫌箫鼓隔江喧。

从此入林甘寂莫,意为从此以后进入山林,会感到十分寂寞。

此句中的“箫”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。

“喧”指声音嘈杂。

赏析:

这首五律,作者以“赋体”写景,描写了一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乡风景画,表达了作者退隐田园、追求清幽生活的愿望。全诗语言清新淡雅,形象生动,意境清远,富有韵味。

首联先总揽全境,勾勒出具区湖宽阔而宁静的景象。“三万六千顷”,极言湖水浩瀚;“容我山椒著一村”,则又显示了湖中景色的秀美。

颔联写诗人在湖畔所构小屋。“小拓轩窗临绝壁”,写诗人在湖边建起小屋,轩窗对着峭壁,显得别致而有趣。“小拓”二字也透露出诗人自谦的心情,他并不想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。接着,他又说“更栽桑竹满平原”,表明自己要在这僻静之处,过一种恬淡的生活。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趣,使人如见诗人悠然自得的样子。

颈联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。这里,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慨:“琼靡讵起湘累魄”,意思是怎能比得上湘君的歌声?“玉磬难寻学博孙”,意思是音调高亢的玉磬难以寻找到像乐圣子夏那样的能手。这两个典故,既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,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索。

尾联写诗人对环境的感受。“从此入林甘寂寞”,意味着从此以后进入山林,会感到十分寂寞。“尚嫌箫鼓隔江喧”,意思是还要嫌那远处传来的箫声和鼓声喧闹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、追求清幽生活的心志。

全诗以景起结,寓情于景,情景交融,意境清远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