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同和
【注释】 东南学派:指清代的东南学派。四明尊:指吴又乐的名父之学在东南地区受到尊敬。古鼎龙文:指古代青铜器上的花纹和文字。未敢扪;不敢妄图触摸。春潮艇子到篱根:形容春天的江潮水涌,船儿驶向岸边的篱笆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题咏吴又乐的《种菜图册》而作的诗。吴又乐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、诗人,他以擅长绘画著称,尤其善长画花鸟竹石等小景,尤工于花卉竹石。其画多用淡墨勾勒,着色清雅淡远,意境高远
注释: 灯火黄尘九陌阗,峭风薄冷逼残年。 消寒韵事犹堪记,尚负朝房买画钱。 赏析: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象的诗。首句“灯火黄尘九陌阗”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,灯火通明,尘土飞扬,街道上人声鼎沸。第二句“峭风薄冷逼残年”则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和刺骨的寒风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,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冷清、孤寂的氛围,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。 第三句“消寒韵事犹堪记”则转入到了对过去的回忆
【解析】 题陈鸿文先生蓑笠图 汝南清德媲前贤,卖到城西屋数椽。 再拜敬题先友记,伤情二百八年前。 注释:①汝南:地名,在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,陈鸿文的家乡。②清德:品德高尚。③廛(chán)舍:房屋。④再拜:两次拜见。⑤伤情:感伤,伤感。⑥二百八:即二百八十年。⑦先友:先人。 赏析: 全诗共四句,第一句点明题画之意,第二、三两句抒发了对陈鸿文先生的怀念之情,第四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感慨。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应审清题干要求,如本题“赏析”,然后把握诗句大意,理解诗中思想情感,最后对诗中的关键词进行赏析。此题可从“咏菜糊涂”这一标题入手,由诗的内容可知,这是一首七绝。“一饭艰难世岂知,当年豆屑杂麸皮”,诗人回忆往昔艰难岁月,感叹世事之艰难;“孤儿有泪无从咽,不见耶娘吃粥时”,诗人感慨自己身世飘零,无依无靠。结合注解和注释可知
沧江一卧布衣尊,历历参旗近可扪。 手把犁锄长叹息,江南芳草已无根。 【注释】:沧江:泛指江河。沧,青色;江,大河。又,同“又”,再次。 布衣:平民的服装。也作布冠。 历历:分明、清楚的样子。 参旗:古代一种旗帜。 扪:触摸。 【赏析】:首句点明诗人在沧江上闲居的情景。沧江,指沧浪之水。沧浪是一条大河的名字,此句意谓自己闲居沧江,过着隐居的生活。第二句写诗人站在沧江岸边,遥望那苍劲挺拔
注释: 空中无色,原空即指佛性,即心,指本心,本心是虚空的;妙具清凉,指佛性,即心,是清凉的。十种风,即十方风,佛性遍于十方,故称十方风。 领略白阳真意思,白阳山人画册中的白阳真意,是指佛性。马寒中,马指的是佛性,寒冷指的是烦恼。只有理解了佛性才能真正领会佛法的精深内涵,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境界。 赏析: 这首诗以“白阳山人画册”为题,通过对佛性的描述,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。
【注释】 再拜:拜礼,这里指下谢。麦一盂:一盂为古代盛食器,这里指一碗米饭。海州学舍斋厨味:即海州的学堂里食堂的菜味道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题画诗。诗人以“菜糊涂”作画题名,意谓画中描绘的是菜糊涂,而并非真正的菜糊涂。从诗句内容看,画中所绘当是一幅描绘海州学舍斋厨的图画。诗人在画前下跪致谢,并惊叹道:“老来才识菜糊涂”,表达了自己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。 诗的首句“再拜惊呼麦一盂”,意思是下跪致敬
注释: 1. 秋夜题诗字半斜,故应敛手学畺芽。 - 秋夜中我在纸上挥毫,书写的诗句歪斜不整。 - 因此我应该收敛双手,学习书法中的“畺芽”,即笔力要匀称。 2. 近臣踪迹孤儿泪,默数归期已及瓜。 - 身为皇帝近臣,我如同失去了父母的孤儿般痛苦。 - 默默地数着归乡的日子,希望它早日到来
注释:易画轩中的老画师,你我之间有深厚的情谊,相互了解。湖山之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渊源,我们相见在金陵寄送扇子时。 赏析: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老画师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,同时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。整体风格庄重典雅,充满了人文情怀
注释:补衲庵荒凉的小路旁,年年桂花发新芽。 阅读了三千卷书籍,别有农书教我种瓜。 赏析:《补衲庵》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诗作之一。这首诗描绘了补衲庵的荒曲径斜,年年桂树发新芽的景象。通过描绘这一景象,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农业知识的重视。整首诗语言朴实,意境深远,给人以美好的感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