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树屏
【注释】 惟公:只有你。风流文藻:文学才华。冠:居第一位。兰陵:地名,在今山东菏泽县南,为春秋时期鲁国封地。孙叔:春秋时齐国大夫孙书的字。 【译文】 你以文学才华在吴中独步天下,兰陵是你家封地,你的曾祖父荀卿也曾作过令。 你儿子将要出门去,背着柴火在路上哭泣,你住的地方在哪里?伤心的人孙叔竟无田可耕。 【赏析】 此诗前两句写李超琼家世与成就。首句说李超琼的家族在吴中享有盛誉,其先祖曾是鲁国的大夫
【注释】 挽汪洵三叔丈联:这是一副悼念汪洵三叔丈的挽联。李邕,字泰之,唐代书法家。《晋书·文苑传》说他“以能书著闻”,他为官清廉,在任期间,不与权贵争宠。他卖字谋生,人称“书圣”。 “剩有高名寿金石”:意思是说李邕虽然已经去世了,但他的名声却能够流传到金石之中。 “人间问何世”:这句是说人们不知道是什么时代。 “晋士燮祝宗祈死”:指的是晋国的士燮(shè),他曾经祝愿他的同宗(同姓)祈求死亡
【注释】 王乔:传说中的仙人,能乘云气而登天。陶令:指东晋名士陶潜,字渊明,曾隐居田园,自号五柳先生。 吏:官吏。 讴思:歌颂思念。 遗爱碑:为纪念某人而立的石碑。 陶令去官:陶潜因不满时政而去职归隐。 江上故人书:江上的友人来信。 【译文】 王乔在官府里任职本来是神仙一样的人,可是为了讴歌思念之情,即使时间很长也始终不渝,眼泪洒满了吴中的遗爱碑; 陶潜辞官是因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深感痛心
叶氏怀德堂联 自宋朝以来,范家义庄、郑家义门相继成立,成为风俗之先。以沪渎为榜样,引领天下风气之先。 【注释】 1. 自宋明而还:自宋朝以来。 2. 范氏义庄:指范家设立的义仓或义庄,用于救济贫困和储存粮食。 3. 郑氏义门:指郑家设立的门户或家族制度,用以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利益。 4. 踵厥成规:遵循先人的规矩和传统,使之发扬光大。 5. 甬上:指宁波地区,是当时文化教育的中心之一。 6.
【注释】: 托孤无愧蜀丞相:指诸葛亮在临终前,将儿子诸葛瞻托付给姜维。承旨羞为留状元:指唐朝的状元杨炎曾受权臣的欺侮,不敢接受诏书,最后只得以“状元”自谦。 【赏析】: 这是一副对联,上联写蜀国丞相刘备临终时,托孤于诸葛亮,没有愧对国家;下联写唐朝宰相杨炎受权臣欺负,不敢接受皇帝的诏书,只好自贬为“状元”。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忠臣良将的赞美之情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。解答此类题目,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,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,然后确定出答案,注意要仔细审题,切合题意,避免答非所问,望文生义的错误出现。本题中要注意“箕子奴”是指箕子的奴仆。“苍水”是岳飞的别号。“我公”指岳飞。据此可以判断出诗句大意为:与苍水墓岳王祠遥遥相望,一起迎接神灵的到来,我们共同怀念的是岳飞先生,他归去不归吗? 【答案】 较箕子奴包胥哭更益伤心
译文: 庚子年秋天,金丈用冰泉集索和,我写了一首《书后》,读之倍增痛苦。 漫叟亭是古迹,琴尊续旧游。 风泉满清听,天地入高秋。 茶味静中永,诗魂醉里收。 苍梧故炎徼,胜迹待冥搜。 注释: 1. 庚子年:指乾隆五十六年(1791)。 2. 金丈:作者的朋友,名不详。 3. 冰泉集:指《冰山录》。 4. 伯兄葆真:作者的哥哥,名不详。 5. 拳祸:指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,又称“庚子事变”。 6.
庚子年秋天,金丈溎生用《冰泉集》求和。这时有人告诉我伯兄葆真已经遭到拳祸。集中有《书后一篇》,读之更加悲痛 风尘正混乱,京城尤其空虚 白挺交错在街道上,红灯闪烁在月光下 朝廷的大臣被血染,豺虎般的帝王居住 我深深感到同乡的悲愤,绘制地图询问渔夫 注释: 1. 庚子年:指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 2. 金丈溎生:作者的朋友。 3. 冰泉集:书名,作者不详。 4. 时有:此时,这里指当时。 5.
【注释】庚子:即公元1770年,清乾隆五十九年。金丈溎生:指诗人的朋友金溎生。伯兄葆真:指作者的堂弟葆真。拳祸:这里指清嘉庆十年(1805)发生的川陕教难,又称“白莲教”起义。荔薜:指荔枝。遗箧:指遗留下的书箱。 【赏析】 此诗是作者在友人金溎生为《冰泉集》作序,要求和作时所作。前二句写友人金溎生平日的文才与为人;后四句写作者因见集中有葆真的书后一篇而增痛之情。 首二句点明友人金溎生的才名
庚子年秋季,金丈溎生以《冰泉集》相索和。当时有人认为伯兄葆真已遭拳祸,集中有一篇《书后》,读之增痛。 【注释】 庚子年:指乾隆五十三年,即1788年。 金丈:这里指金坛县知县,姓金名丈。 冰泉集:诗集的别称。 时有:这时有人。 谓:认为。 伯兄葆真:指作者的堂兄王葆真。 拳祸:指1793年的“丁戊奇案”,是清朝乾隆皇帝为打击异己力量而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,又称“丁酉政变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