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光旭
【注释】 千秋文藻今谁在,吴郎自吟萧瑟:千年的文采如今还有谁能够继承呢?吴地的才子自己独自吟诵着萧瑟。 剩月空窄,哀湍泻地,万事总成陈迹:只有一轮残月显得十分狭窄,悲伤的溪流像眼泪一样倾泻而下,所有的事情都成了旧日的痕迹。 网罗载籍。叹破冢陊墙,断烟横碧:把各种典籍都收集起来。感叹那些破败的坟墓和围墙,被烟雾笼罩的景色横卧在清澈的绿水之间,一片荒凉。 寂寞名山,啾啾风雨鬼神泣
诗句解析与译文: 1. 一叶诗筒卷 - “诗筒”指用来装诗稿的圆筒状容器,这里比喻为诗歌之卷轴。 2. 短墙偏、秋声又起,长须唤遣 - “短墙”可能指的是一种简陋的住所或建筑,“秋声”指秋天的萧瑟声音,“长须”可能是指老人或诗人,“唤遣”意味着召唤。 3. 满把黄花招白鹤,花自亭亭欲泫 - “满把”表示数量众多,“黄花”指菊花,“招白鹤”可能是用菊花来吸引白鹤,象征着高洁或清雅
诗句释义: 1. “莫把龙须卷”:不要收起那龙须般的发髻。 2. “待■时、好风吹梦,离愁顿遣”:等待微风拂来的时候,好让梦中的忧愁消散。 3. “若问相思争比似,雪藕冰丝空泫”:要是有人问起相思之苦,我怎能与雪中的藕丝、冰中的丝线相比呢。 4. “只赢得,言容茧茧”:只是换来了一脸的皱纹和憔悴。 5. “燕子不来花又落,更惺忪,淡月眉痕浅”:连燕子也不肯停留,花朵凋零,月色朦胧
解析 第一句 - 诗句: 京洛衣尘滓。 - 注释: “京洛”指的是北京和洛阳,这两个地区在当时是繁华的地方,而“衣尘滓”形容衣服上的尘土被洗掉了,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京城的生活经历或情感变化。 - 译文: 北京和洛阳的衣尘已洗净。 第二句 - 诗句: 十载邻萧寺。 - 注释: “萧寺”指寺庙,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长时间居住在附近的寺庙附近。 - 译文: 十年来我与寺庙为邻。 第三句 -
沁园春·自题诫泉图 奈汝痴何,自号虎头,葛衣鼓琴。 漫携将团月,青山南岸,坐来方夜,黄叶秋林。 我爱倪迂,子非陆羽,茶梦飘零閟■深。 二人者,白云俱去,陈迹难寻。 顾余兀坐披襟。 笑别去、家山又至今。 但某邱某水,童时游钓,非丝非竹,竟日登临。 十亩将芜,一瓢独往,闲听春禽报好音。 筠垆外,有流泉虩,古木森森。 注释:这首词是苏轼在1082年(元祐五年)所作,是一首咏物词
注释: 1. 醉花阴:即中秋,古代词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词牌。 2. 夏日偶与:指偶然在夏日遇到她。 3. 湘帘昼静花阴弄:湘帘在白天安静地摇曳着,花影在窗户上舞动。 4. 小扇微凉动:小扇被轻轻摇动,带来了一丝凉爽。 5. 刚为扑青蝇,惊了游蜂,迸入闲窗缝:刚刚去扑灭一只飞来飞去的苍蝇,惊动了蜜蜂,它们纷纷钻入窗缝中。 6. 并刀斫破冰壶冻:用一把并刀砍断了冰层,使得冰冻的水面裂开。 7.
君身仙骨知何似,飘飘欲凌沧溟。 半岭松声,九天咳唾,吹下步虚清冷。 鹤楼露警。 正花下泠泠,七弦不定。 唱入寒空,青山淡淡暮烟暝。 译文: 你身如神仙之骨,不知如何比拟,飘逸如要凌驾于沧海之上。 半岭的松声,九天的呼吸,都吹下步虚清冷的声音。 鹤楼上的露水如同警示,正落在花下泠泠地弹奏着七弦琴。 歌声飘入寒冷的天空,青山淡淡的暮烟弥漫。 一生携几两屐,林泉无不好,苍翠横径。 彩笔春多
【注释】 归去来兮,岂不怀归,江山秀灵。 看瓜步洲空,遥从帆转,石城风利,怒与潮争。 八口之家一般已,渡海鸟于人信有情。 扬舲也,又柁楼晚饭,天远云生。 旧游渚烟横只,指点南朝在画屏。 正客吊齐梁,苔花狼籍,人如王谢,梁燕丁宁。 笛步移舟草堂开,径更有、云深踽未经。 君行矣,倩一杯酹月,千首诗成。 【赏析】 《沁园春·送叶丞相之闽》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为送别好友叶衡而写的一首词,上阕写景抒情
【注释】 落拓书千卷:指读书无数。 漫追寻、诗禅茶癖,闲愁散遣:随意追寻,诗、禅、茶三昧,以排遣闲愁。 一砚随身亲洗濯,窗竹影摇光泫(xiè):用砚台在身上洗涤,使砚台不沾上灰尘。窗前竹子的影子摇晃着,好像泪流满面一样。 消受尽、鼠须鱼茧:把老鼠胡须和鱼肠做成的笔芯都用完。 欲汲寒泉同藨菊,问情怀、似水波深浅:想喝到清凉的泉水一起泡荼蘼菊,但心中对世事的感慨如同流水一般。 浮数片,绿云展
玉连环影 花径深掩重门静。 剪破湘云小 屋如烟艇。 月初三,酒初酣。 看见淡黄新柳,忆江南。 注释: 1. 花径深掩重门静:花径深处,重重的门扉都关着,显得宁静而寂静。 2. 剪破湘云小屋如烟艇:仿佛是剪破了一幅湘云小屋的画,它像一片烟雾一样飘动。 3. 月初三,酒初酣:在一个月圆之夜,我喝得醉醺醺的时候。 4. 看见淡黄新柳,忆江南:我在看到这淡黄色的新柳时,想起了江南的家乡。 赏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