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文藻今谁在,吴郎自吟萧瑟。
剩月空窄,哀湍泻地,万事总成陈迹。
网罗载籍。
叹破冢陊墙,断烟横碧。
寂寞名山,啾啾风雨鬼神泣。
心知摇落久矣,溯当年人物,谁更能知。
晋宋衣冠,齐梁祠庙,鸟去鸟来山色。
西神片石。
料曾风诸公,风流裙屐。
来者为谁,怅然怀古昔。

【注释】

千秋文藻今谁在,吴郎自吟萧瑟:千年的文采如今还有谁能够继承呢?吴地的才子自己独自吟诵着萧瑟。

剩月空窄,哀湍泻地,万事总成陈迹:只有一轮残月显得十分狭窄,悲伤的溪流像眼泪一样倾泻而下,所有的事情都成了旧日的痕迹。

网罗载籍。叹破冢陊墙,断烟横碧:把各种典籍都收集起来。感叹那些破败的坟墓和围墙,被烟雾笼罩的景色横卧在清澈的绿水之间,一片荒凉。

寂寞名山,啾啾风雨鬼神泣:这孤独而寂静的名字山,风雨交加的景象使鬼神也为之泣不成声。

心知摇落久矣,溯当年人物,谁更能知:心中知道已经摇落了很长时间了,追溯当年的人物风采,又有谁能了解呢?

晋宋衣冠,齐梁祠庙,鸟去鸟来山色:晋朝和宋朝的衣冠文物,齐朝和梁朝的祭祀庙宇,飞鸟来来往往,山色依然如故。

西神片石。料曾风诸公,风流裙屐:西边的神山上有一块石头,想必曾经是风流才子的屐齿印痕吧!

来者为谁,怅然怀古昔:来者是谁啊?我怅然若失地怀念过去的时光。

【赏析】

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(1205)作者罢官归乡后。当时南宋朝廷正与金国议和,北伐之师屡遭挫败,国势日趋衰落,民族矛盾日益尖锐。作者对时局深感忧虑,因此以山水景物寄托自己的政治感慨。

“千秋文藻今谁在”,起笔突兀,慨叹千古文章已无人继续,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思。“吴郎自吟萧瑟”承上启下,由感慨文人之少,进而引出自己作为文人的身份与使命。

“剩月空窄,哀湍泻地,万事总成陈迹。”写景中寓含议论。月光虽明,但照见的是残破不堪的遗迹,悲凉之意溢于言表。此处以自然景观象征历史的沧桑变迁。

“网罗载籍。叹破冢陊墙,断烟横碧。”用典表明作者对世事的失望与不满。这里既指书籍的积累,又暗示历史长河中的王朝兴替;“破冢陊墙”喻指国家覆灭、文明毁灭,“断烟横碧”则暗指战争与暴力。

“寂寞名山,啾啾风雨鬼神泣。”以拟人手法描写名山的寂寞与风雨中的哀伤,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。

“心知摇落久矣,溯当年人物,谁更能知?”抒发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。这里的“人物”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豪杰,作者意在表达对这些英雄业绩的怀念。

“晋宋衣冠,齐梁祠庙,鸟去鸟来山色。”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盛衰兴亡,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、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。晋代和宋代的衣冠文物虽然保存完好,但已无法再现当年辉煌,齐朝和梁朝的祠庙虽然依旧存在,但已失去了昔日的热闹与繁华。

“西神片石。料曾风诸公,风流裙屐。”最后一句化用典故,借指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,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地方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。同时,“风流裙屐”也暗示了过去文人雅士们的风度翩翩与才情出众。

全词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与议论,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、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。语言简练、含蓄,意境深远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