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端臣
【注】 咏鹤 ——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鹤在主人身边成长的全过程。从它初生的雏鹤,到放飞时随云过海的壮观,再到归来时雪覆大地的情景,最后又回到主人身边。诗中充满了对鹤的赞美之情和对主人的深情厚意。 觅来—— 寻找来的;雏鹤—— 刚生下来的小鹤。 养经年 —— 养了很多年。 认得—— 认识。 呼名傍客前—— 呼唤着名字在主人面前飞翔。 放去几随云过海—— 放飞的时候,它随着白云飘过大海。
【注释】 一洒:一洒落。 斑斑:点点。 藜(1ī):藜杖。藜是草名,茎有节,可做拐棍或手杖。 幽情:闲适的心情。 山林地:指山野、林间空地,也指山中之地。 清:清雅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咏梅诗。诗人用“一洒”、“杖藜”、“散幽情”、“不论城市山林地”、“才有梅花处便清”等词句描绘了一幅雨后赏梅的图画: “一洒斑斑小雨晴”,雨过天晴,细雨如丝,洒落在枝头、花瓣上; “杖藜随意散幽情”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赏析‘落叶’一诗”,然后根据要求确定答题的角度,此题应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。“燮燮”是形容词用作动词,意为“像扇子一样”。这是拟人手法,写出了霜红叶在风中飘落的样子。“不自持”是副词作状语,意思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,即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飘落。“半随流水半沾泥”中的“随”和“沾”都是动词,分别指随风而落
【注释】 1. 早冬湖上:指冬天的湖上景色。 2. 晴湖水落葑田乾:晴天湖水干涸,葑田也干了。葑田,即水田。 3. 白鸟飞来立晚寒:白色的鸟儿飞翔过来,站在傍晚的寒风中。 4. 杨柳不知秋已远:柳树不知道秋天已经过去了。 5. 尚摇疏翠拂栏干:仍然摇曳着稀疏的绿枝拂过栏杆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写景诗,描写的是早冬湖上的景色。首句写天气晴朗时湖水干涸,葑田也干了,第二句写一群白鹭飞来立在晚寒之中
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蜡梅的一种赞美,表达了他对蜡梅的热爱和欣赏。 首联“不与南枝斗粉光,品题应合让苏黄。”描绘了蜡梅独特的美态,它不与南方花朵争艳斗丽,它的美丽品质足以与苏东坡、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相提并论。诗人用“不与南枝斗粉光”来形容蜡梅的谦逊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其独特品质的赞赏。 颔联“融成蜂蜡千葩秀,散作龙涎几阵香。”进一步描绘了蜡梅的美丽形象。诗人用“融成蜂蜡千葩秀”形容蜡梅的质地柔软
灵隐山前即事 第一联:猿不闻呼僧已归,翠烟依旧锁崔嵬。 注释:灵隐寺的僧人已经不在了,猿猴不再叫唤。但青山依然如翠烟般笼罩在山崖之中。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画面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怀念。 第二联:水今流向人寰去,山昔飞从佛国来。 注释:现在水流向人间大地,曾经是通往佛国的山路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,展现了山水的变化与佛教文化的影响。诗人用“飞从佛国来”这一意象
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张敬之桂花的赞美。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: 1. 年年绿桂着花时,黄雪团枝自一奇。 -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桂花每年都能绽放的感慨,以及它独特的黄色花朵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(“黄雪团枝”)。诗人用“自一奇”来形容桂花的独特之美,让人感到新奇。 2. 林静秋风生处早,山高凉月上来迟。 - 这句诗描述了桂花树所在的环境——宁静的树林中,秋风来得比预期要早
碧桃 武陵梦觉艳妆空,回首芳姿迥不同。 萼绿仙留苍玉佩,蕊珠人在碧霞宫。 素腮褪粉啼春雨,翠袖笼寒怯晓风。 惆怅涌金池上路,阑杆倚遍夕阳中。 注释: 1. 武陵梦觉艳妆空:在梦中醒来时,曾经鲜艳的妆容已经消失了。武陵指的是桃花源,一个传说中的理想世界,象征着美好和宁静。 2. 回首芳姿迥不同: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,发现已经变化得非常巨大。芳姿通常指美好的容颜或姿态,迥不同意味着有很大的差异。 3
春日闲居 自笑春来纵酒狂,信缘无定恣寻芳。 杯中似蚁浮来绿,瓮里如鹅脱下黄。 花底枕琴迷洞府,溪边濯足忆沧浪。 一从禁阁辞荣后,不复乘云入帝乡。 注释: 自笑春来纵酒狂:自嘲春日里饮酒狂欢。 信缘无定恣寻芳:相信缘分的无常,随心所欲地寻找春天的美景。 杯中似蚁浮来绿:酒杯里的水就像蚂蚁一样浮动,显得绿色。 瓮里如鹅脱下黄:瓮里的水就像鹅脱落的羽毛一样泛出黄色。 花底枕琴迷洞府
霭芳阴未解,乍天气,过元宵。讶客袖犹寒,吟窗易晓,春色无聊。梅梢,尚留顾藉,滞东风,未肯雪轻飘。知道诗翁欲去,递香要送兰桡。 注释: 霭芳阴未解:指春天的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。 乍天气:突然的天气,形容春天刚刚到来。 讶客袖犹寒:惊讶地看着客人的衣袖仍然很冷。 吟窗易晓:在窗户前吟咏,容易看到天亮。 梅梢:指梅花枝头。 柳愁未醒:柳树还沉浸在春梦中。 河桥:黄河上的桥梁。 赠行人:送给即将离去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