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端臣
诗名:古断肠曲三十首 周端臣 【注释】 1. 压髻: 把头发盘起来,用簪子固定。 2. 双凤钗: 一种装饰华丽的发饰,通常由两股相对的凤形钗组成,用以点缀女性的发髻。 3. 合欢鞋: 中国传统的鞋款式,常与婚礼或情人节等节日相关联,寓意美好和幸福。 4. 暗卜: 暗中寻求或询问。 5. 郎音信: 指恋人的音信。 6. 旋系: 迅速系上。 7. 阶: 台阶。 8. 凄愁处: 最能体现忧愁的地方
古断肠曲三十首 楝花筛雪糁苍苔,人未归来燕已来。满眼春惊连日老,两眉愁是几时开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,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。诗中的楝树开花,如同筛雪一般细腻,而庭院中的青苔也被这春色所染,显得更加生机勃勃。然而,这一切的美好景象却无法让人感受到欢乐,反而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。 “人未归来燕已来”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、青春不再的感慨。燕子的归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
古断肠曲三十首 小雨班班湿画栏,一番重做杏花寒。 春衫拈起还慵著,却忆天涯客袂单。 注释: 小雨纷纷地下着,沾湿了栏杆,仿佛又到了春天,一阵微风吹过,花瓣飘落如雪,让人感到寒冷。我拿起春衣却又觉得懒得穿,心中不禁回想起远方的亲人,他们身处异地,穿着薄弱的衣物独自行走在风雪中。 赏析: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后春日的景象,通过描绘天气变化和主人公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
这首诗描绘了观潮的场景,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。下面是逐句释义: 吴山越山相对青,中有滚滚长江横。 吴山和越山相对耸立,中间流淌着滚滚长江。 长江谁道不曾改,年来一半沙填平。 长江水流如何,人们常说它没有改变;然而近些年来,已经有一半被泥沙填平。 潮生潮落何时了,万古人间一昏晓。 潮水涨落何时才能停止?这永恒的景象就像人间的昼夜一样交替。 岁岁吴侬来看潮,不知潮送吴侬老。
古断肠曲三十首 双蛾颦翠恨天涯,睡起蜂黄沁脸霞。 燕子日长深院静,东风无力到杨花。 注释 1. “双蛾颦翠”:形容女子的眉毛如画,眉头微蹙,显得十分美丽,但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忧愁。 2. “恨天涯”:表现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的情感。 3. “睡起蜂黄沁脸霞”:描述醒来时看到的颜色,可能是指早晨阳光下的花瓣,或是脸上带有的红润色彩。 4. “燕子日长深院静”: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象
古断肠曲三十首 春意盎然蜂蝶忙,百花齐放暖风香 连花折取青梅子,心酸难忍不忍尝 注释翻译赏析 诗句释义: 1. 蜂蝶飞舞春日忙,百花盛开春风中。 —— 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,蜜蜂和蝴蝶在温暖的春风中忙碌着。 2. 池馆暖风送花香,百花争艳竞芬芳。 —— 强调了春日的舒适环境和花朵的美丽,花香通过暖风传播,吸引着人们的目光。 3. 连花折取春心酸,怕触心绪不敢尝。 ——
古断肠曲三十首 依旧斜阳燕子楼,共谁把酒话闲愁。 韦娘去后西风老,烂漫黄花满院秋。 注释:斜阳、燕子楼,依然如此的景象;与谁能共饮美酒聊以排遣忧愁?韦娘离去之后,西风也似乎变得沧桑;那盛开的菊花把整个院落装点得色彩斑斓。 赏析: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,诗人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怀念。全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
古断肠曲三十首(节选)弹罢瑶筝歇雁行,月移花影上回廊。 离情不奈秋萧索,更着寒螀管夜长。 注释:演奏完瑶筝之后,停止弹奏让雁群飞去。月光移动,花影映照在回廊上。离别的情怀无法忍受秋天的萧瑟凄凉,更添了夜晚的寒冷和虫鸣。 赏析:本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《古断肠曲》。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,月光洒落在庭院中,花影摇曳在回廊之上,给人一种宁静、安详的感觉。后两句突然转折
古断肠曲三十首 玉纤无力怯梳头,镜里容颜见自羞。 一阵落红帘外雨,十分春是十分愁。 注释与赏析: - 玉纤无力怯梳头:形容女子因害羞或疲惫而不愿整理头发的羞涩状态。 - 镜里容颜见自羞: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面容而感到羞愧。 - 一阵落红帘外雨:形容雨中花瓣随风落下的景象。 - 十分春是十分愁:春天虽然美丽却伴随着许多忧愁。 译文: 玉手无力不敢轻梳头,镜中映照出我的羞色。
古断肠曲三十首 旧家院落旧秋风,只有当时人不同。 惆怅一窗无用月,为谁凉夜晒梧桐。 注释: - 《古断肠曲三十首》是宋代词人周端臣的一首作品。 - “旧家院落”指的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,充满了怀旧和哀愁的氛围。 - “旧秋风”则是指秋天过去的气息,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觉。 - “只有当时人不同”表达了一种感慨,因为时光流逝而人事已非,与当初的伙伴已经不同。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