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端臣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,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,抓住意象的特点来分析。 译文: 我独自一人坐在冷泉亭的石壁上饮着酒,一杯酒下肚,野泉的清香便扑鼻而来,顿时使我超脱了世俗的烦恼,忘却尘嚣。 我静静地倾听着山鸟的鸣声,仿佛在嘲笑世上的人忙忙碌碌,没有片刻的休息。 走近水边,可以看到苔痕上满是湿润的水珠,微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;但即使没有风,树也有凉意。 老和尚闲适得像我一样
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峤,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。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一把古剑的故事。 第一句“籀文漫灭藓花残”,描述的是古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,就像苔藓一样覆盖在上面。 第二句“胆怯旁人不敢看”,描述了古剑的力量之大,以至于连旁观者都不敢靠近。 第三句“飞去暗防风雨夜,握来光射斗牛寒”,描绘了古剑在风雨之夜可以飞起来防御,而在白天则发出耀眼的光芒,如同斗牛一般寒冷。 第四句“曾成歃血诸侯约
初冬即事 初冬天气暖,小似立春时。 万树无多叶,千花试一枝。 天红霜有信,星晕雨先期。 怕见梅花发,愁怀未办诗。 注释与赏析: 1. 初冬天气暖,小似立春时。 - 诗句解读: 这句话通过“暖”和“小似立春时”两个词表达了初冬的温暖并不显著,但足以让人感觉到它的到来。 - 关键词注释: 初冬、暖、小似、立春时 - 赏析: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现初冬天气的特点
【解析】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。解答此题,首先要理解全诗的大意,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。“地比诸园小,池从前代开”,诗人写景,首先从空间的角度入手,以园比宅,以池比苑,说明自己的住所虽然狭小,但环境清幽。“犹馀乔木在,曾见上皇来”二句,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景物的特点。他看到院中还长有若干株高大的古树,并回忆起过去曾经见到过唐玄宗李隆基。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园林景色的幽雅
【诗句注释】 (1)村路:村间的小路。 (2)雨馀:雨水过后。 (3)鹊营巢:喜鹊在树枝上筑巢。 (4)一径晓烟合,千林春翠交:一条小路被早晨的烟雾笼罩,四周的树林呈现出一片嫩绿。 (5)断桥斜搭板:一座断了的桥,横在小路上。 (6)破屋倒铺茅:一间破旧的屋子,屋顶倒塌,用茅草覆盖着。 (7)闻说蚕初浴,柴门不敢敲:听到有人说蚕刚从茧里出来,便不敢敲门去打扰它们了。 【译文】
【注释】 登:登上。驼巘岭:即驼岭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,是黄河的支流伊水与洛水的分水岭。 忘倦:忘记疲倦。闲:悠闲。亦难:很难。 短鬓:鬓发稀薄。 倚:靠,依。危栏:高高的栏杆。 山迥:山峰遥远。江湖小:指眼前景象狭小。 天高地宽:形容天地之阔。 故园:故乡,家乡。 【赏析】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。作者在登临驼岭时,面对壮丽山川,触景生情,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全诗语言平易,意境高远,情感真挚
【注释】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: 听说滁阳失守,怀念我的表兄。表兄,指李白的族弟,李白曾为淮南小吏。 犹忆归淮甸: 还记得回到家乡淮甸的情景。 何期陷敌尘: 没想到却陷落敌人的烟尘之中。何期,意料之外。 只闻残破惨: 只听到家乡一片残破、凄惨的景象。 未得死生真: 没有得到生死真假的消息。 梦不谙长路: 梦中不知漫长的路途有多长。 书难附便人: 书信难以送达远方亲人。便人,指信使。 吞声无限泪,
【注释】 天地英灵在:天地间的英雄豪杰都还在。 江湖名姓香:在江湖中流传着他们的名字,就像香气一样传扬。 良田书满屋:好的土地和房屋里满是书卷。 乐事酒盈觞:快乐的事情和美酒填满了酒杯。 字画堪追晋:书法和绘画可以追溯到晋朝。 诗刊欲遍唐:诗歌创作想遍览唐朝诗人的作品。 音容今已矣:如今他的声音和容貌已经消逝。 老我倍凄凉:使我倍感凄凉。 赏析: 这是一首送别诗,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
注释: 1. 挽芸居二首:作者自号芸居,这里指作者自己写的诗篇《题芸居》。 2. 诗思闲逾健:诗思旺盛,精力充沛。 3. 仪容老更清:容颜依旧美丽。 4. 遽闻身染患:突然得知自己身患重病。 5. 不见子成名:未能见到你功成名就。 6. 易箦终婚娶:卧榻上结束了一生。 7. 求棺达死生:求得棺材,准备与世长辞。 8. 典刑无复睹:再也看不到先人的典范了。 9. 空有泪如倾
诗句释义与分析 1. 湖天初过雨,晴意有无间。 - 这句诗描述的是天气刚刚放晴,湖面上的天空和云朵都显得清晰而宁静。 "初过雨"说明是雨后的景象,"晴意有无间"表达出了天气的多变与和谐。 2. 春水半侵路,晓云多碍山。 - 春天的水润泽了道路,而天空中的晨云也给山脉带来了遮蔽。这句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丽和生动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。 3. 酒烦村店暖,诗就野亭删。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