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儆
【注释】 幽窗:指深闺。相对:相望。小匡床:小圆几。水麝香:用麝香浸泡在水中制成的香料,用以熏衣。退食:进餐完毕。高枕:高卧。潇湘:湖南的古称。 【赏析】 这是组诗中第一首。“簟送人诗代简”是说诗人在送别友人时,用诗代替手信送给他。“幽窗相对小匡床”是说诗人独自居处,对着窗子,面对着小几(圆几),在幽静的环境中,独对孤灯,以写愁情。“蓝浅纱轻水麝香”四句,描写了室内陈设和室内气氛。“纱”
【解析】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对诗句进行赏析”,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鉴赏。答题前要通读全诗,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,结合着诗句的意思分析作答,最后还要写出自己感受或理解到的情感。 (1) 淡月微云对倚楼,无声河汉自西流:淡淡的月光映衬着楼阁,银河悄然流淌自西向东。 注释:倚楼,凭栏而立。 赏析
【注释】 “壬午”:宋高宗绍兴十二年(1142),陆游在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任主簿。“二月”,指春初;“桃”: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云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;《毛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眇兮。”这里用“桃”代指美女。“乘鸾”,即乘龙;“万玉妃”,指仙女。“肯”:岂肯。“光”:指光彩。“天边”:指天空的边际,比喻远处。“醉色”
注释: 1. 赵同叔(赵汝谈)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。虽然为赋诗但未曾有见过他的人我某不日北归,同叔也是楚令尹了,诗以馈(馈赠)之。 2. 夜来新月已如霜,倚玉萦风别是香。 3. 说与东君须早计,扁舟早晚下潇湘。 赏析: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赵汝谈的,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。 第一句“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有见之者”,意思是说赵汝谈到处种竹子来娱乐大家
寓壶源僧舍三绝 风檐淅淅褪新青,书展残灯翳复明。 读罢离骚还独坐,此时此夜若为情。 注释: 1. 风檐淅淅:形容微风拂动屋檐发出的声音,淅淅(xi)是声音的象声词。 2. 残灯翳复明:残灯在昏暗中重新点亮了。翳(yì),意思是遮盖、遮蔽。 3. 读罢离骚:指读完屈原的《离骚》之后。 4. 还独坐:仍然独自坐着。 赏析: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阅读《离骚》后,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会
【注释】 1. 「道中」:指在旅途中。 2. 「画楯」:用彩绘的木栏杆。 3. 「朱甍」:红色的屋脊。 4. 「华颠翠岫」:形容山峦苍翠,山峰如墨染的黛色。 5. 「轻风」:微风。 6. 「行人」:旅人。 7. 「古乌」:古代的乌鸦。 8. 「云山」:形容山势高峻。 9. 「复东」:又往东去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色和感受的诗,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深的情感。
【注解】: 偶成 —— 偶然写成的诗。 晚来一雨破炎蒸,蕉叶葵花照眼明——天气热,忽然下雨,使炎热的天气有所凉解,蕉叶和葵花都显得格外明亮。 稍与灯花寻旧约,却嫌庭树作秋声——灯芯微微发黑了,好像要结出灯心草一样;庭树落叶了,发出沙沙的声音。“旧约”指旧时约定,这里指灯油快要用完了,需要点灯芯。“作秋声”指落叶声,因为秋天叶子变黄后,落下时有沙沙的声音。 赏析:
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,共四句,每句都是五言。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: 第一句:驺驭曾鸣帝里珂,一麾出守古牂牁。 - 注释:在皇宫内驾车(驺驭)的声音曾经响亮,如今(一麾出守)被派去守护古老的地方(古牂牁)。 - 译文:在皇帝的居所中(帝里),曾经响起了马车的铃声,现在却被派遣去守护一个古老的地方(古牂牁)。 第二句:龙媒入贡汉天子,铜柱重闻马伏波。 - 注释:骑着龙纹的马车进入京城(贡)
夭桃先已醉春风,青女犹争造化功。 应与骚人嫌太赤,故将铅粉注深红。 注释:夭桃:盛开的桃花。青女:指春神,也指春天。应与:应该与……相比。嫌太赤:因为颜色过于鲜红(指桃的颜色)。铅粉:指胭脂。注深红:在花上涂上红色的颜料。赏析:诗中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。诗人以“夭桃”比喻盛开的桃花,以“青女”代表春天的神,以“造化功”表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。接着,诗人用“应与骚人嫌太赤”表达了自己的感慨
【注释】 1、琅玕:一种美玉。 2、轩,窗户。 3、竹行:指竹的行列排列。 4、扬州鹤: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,因有“瘦竹”之称。 5、觞(shāng):古代的一种酒器。 6、赏析: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赵同叔栽培种植的竹子的喜爱之情,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北归后未能见到赵同叔而深感遗憾的心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