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儆
《清明阴雨呈同舍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由宋朝的著名文学家吴儆创作。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: 1. 第一联解析: - “薄薄轻寒作许阴”描述了春天的微凉和湿润,这种天气给村庄带来了一种新生的气息。 - “村村花柳为谁新”则表达了春天到来时,万物复苏、百花齐放的景象。 2. 第二联赏析: - “良辰欣见百五日”中的“百五日”,指的是农历五月,这个时期天气晴朗,人们感到非常高兴。 -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《次徐令韵》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: 少日曾披九虎关,谁怜投老却乘边。 贰车谩说半刺史,多稼惟欣大有年。 榆柳关河无犬吠,牛羊阡陌断烽烟。 玉关人老知无用,庙算如今出万全。 1. 少日曾披九虎关,谁怜投老却乘边。 - 注释: "少日"指的是年轻时,"披"表示通过、经过,"九虎关"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象征,"投老"指年老,"却乘边"意为晚年仍被派去边疆。 - 赏析:
【注释】 1. 张丞:指张籍,当时为平江(今江苏苏州)县尉。 2. 何迟暮:为什么归家这么晚,是说归家的时机不好。 3. 不道:想不到。 4. 遗风:遗留下来的美好风俗。 5. 鲈肥酒熟:指回家后有美味的鲈鱼和美酒可以享用。 6. 水绿山青:形容家乡景色优美。 7. 鹓行:即“鹓鶵”,古代一种高飞的鸟,这里比喻朝廷官员。 8. 簉羽:羽毛脱落,这里比喻贬官或免职。 9. 蓝桥
诗句解析 1 还程彦举诗卷:归还给程彦举的诗卷。 2. 文采於菟见一斑:形容程彦举的诗歌文采出众,就像狐狸身上的花纹一样明显。 3. 旧知句法有渊源:程彦举的诗歌句子结构严谨,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传统。 4. 殷勤不废琢磨力:表达了诗人对程彦举诗歌作品的欣赏和研究,不遗余力,勤勉不懈。 5. 圆熟几无斧凿痕:程彦举的诗歌技艺纯熟,几乎找不到任何雕琢的痕迹,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。 6.
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赏识后,与刘守一起作诗时所作。全诗以咏物起兴,借题发挥,抒发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。 第一句“使君元是一高僧”,以使君自比僧人(或道士),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自嘲和调侃。第二句“宿昔诗成自不禁”,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,即使面对世俗的压力也难以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冲动。第三句“便合元刘论伯仲”,则是诗人对刘守的一种赞美
【注释】 史君文彩汉相如:史君的文章才华有汉代司马相如的风采。 暂向明时绾左符:暂时在朝廷担任官职,掌管文书工作。 为郡似家身似客:做官像在家一样自在,但又有客旅的感觉。 视民如子吏如奴:对待百姓就像看待自己的子女,而对待下属则像对待奴仆一样。 鲁公金石光千古:指唐朝名臣房玄龄的政绩,他治理国家如同金石般坚固,历久不衰,影响深远。 吏部文章妙两都:指唐朝吏部尚书房琯的文章写得非常出色
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李提点的,是在他登楼时写的。下面是逐句的翻译: 1. 楼高思远入天涯,瑶海光中景象赊。 注释:我登上高楼,放眼望去,思绪飘向远方,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在瑶海的光辉中,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 2. 未说因风翻柳絮,须看和月上梅花。 注释:还没有来得及说因为微风而翻飞的柳絮,就要看那和月一起升上的梅花了。 3. 山茶有句真成画,庭柏无心不受夸。 注释
【注释】 相从:相互跟随。总角:古时候儿童将头发分做两半,编成两个丫髻,形如两个犄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这里指童年时期。 十年馀:十年多。 雍容:举止文雅从容。子甚都:你很出色。 寂寞:孤单寂寞。 踌躇:迟疑不决。 一别应如雨:这次分别后,不知何时才能相见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(812)冬,钱虞仲在长安任官。诗人送钱氏兄弟赴任,有感而发,写下了这首七律。
译文: 在休息日,饮酒直饮,运气属于家家。 天意与吾人臭味相同,一官落魄郡城东。 偶逢休暇追凫鹜,闲拂尘埃勘鼎钟。 适意不知华衮贵,醉馀聊看舞裙红。 只愁寒漏催群动,又踏朝靴逐晓风。 注释: 1. 休日饮直之运属家:指在休息日饮酒畅饮的日子,运气属于家中的人。 2. 天与吾人臭味同:天意与我人的气息相同,意为命运相同。 3. 一官落魄郡城东:一个官职的官员落魄,郡城中的东部。 4.
【解析】 此诗为赠答之作。首联写自己虽不才,却自甘愿在家乡传授家学,不敢与虞庠之君相比,因为虞庠的国光是来自北方,而自己的国光却是南方的“适楚”,这自然有别。颔联说自己不愿像北辕求适楚那样去游梁,因为那里没有适合自己的地方;宁肯如挟策而去般地远游,也不去游梁。尾联写自己虽然不能与那些冥一唯的人一样,但仍然努力裁制着那些狂简的文篇。 【答案】 ①和/金尚书棣华堂诗韵②自甘颜巷传家学,敢比虞庠觌国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