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无择
首先输出诗句: 庐山在境好行春,犹恨奇峰半属邻。 腹背遍游烦示谕,即当先谒乐天真。 接下来是译文: 庐山景色宜人,春天时我常常前往游玩。然而遗憾的是,那些奇特的山峰一半属于我的邻居。 我想遍游庐山的四周,烦请指示给我方向。那么我就应当先到乐天隐居的地方去拜见。 关键词注释: 1. 庐山(Lúshān):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,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。 2. 好:美好、愉快。 3. 行春
马古口占 前年蹑屩念归与,今日乘轩类使乎。 千里班春忧寄重,自惭翻属个非夫。 注释: 马古(约公元1026年前后在世)的诗作,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无奈感伤。 前年蹑屩:前年,指的是去年。蹑屩,意为穿着鞋,步行。这里指去年诗人曾经步行回家。 念归与:思念着回家。与,通“欲”。 今日乘轩:今日,指的是现在。乘轩,意为乘坐马车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文的基本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,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主旨,并结合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等分析诗人的情感。 “历城春日对酒”是第一句,点明时令与地点。“历城”,古县名,在今山东济南市。“春风”是此诗描写的焦点。“数尺游丝拂面来”,“数尺游丝”,形容春风吹得多么强烈;“拂面来”写春风之强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:几根随风飘舞的柳条拂着面颊飞来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纪行诗。诗人由江州南康赴任途中,经过湓口驿时所作。 前二句写诗人来到江州城南的湓口驿站。“辍棹”意思是停船。“骖騑”指马。“松路”是说道路两旁种了松树。“近郊人”是说沿途所见的人。这一句的意思是:诗人来到江州,停泊在湓口驿站。“翟微”即翟衣,用翟羽做成的衣服,这里指的是朝廷官员的衣服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,沿途所见的人中,有许多是朝廷官员。“纷纷”形容人多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,一路上
【注】 1. 栖贤:指隐居的贤人、隐士。 2. 沈迷簿领身:沉溺于琐碎事务中,身不由己地被束缚。 3. 林下访幽人:在树林下面探访隐士。 4. 云泉:山间清泉,常与隐逸之士联系在一起。 5. 便拟抛官学隐沦:打算辞官归隐,学习隐士的生活。 【注释】 1. 偷得沈迷簿领身:意指自己被琐事所困,如同被偷走一般,无法自由自在。 2. 暂来林下访幽人:暂时来到山林之中,探寻隐士的生活。 3.
这首诗的翻译为:“歌声美妙如串连珠子,历城李苏苏独一无二。何时再唱阳春之曲,今夜为你倒出玉壶。” 注释: 1. 歌妙累累若贯珠 - 形容歌声美妙,犹如一串串的珍珠。 2. 历城惟只数苏苏 - 李苏苏是历城的第一名,只有她能够唱出如此美妙的歌声。 3. 何当更唱阳春曲 - 什么时候再能唱出那首著名的《阳春曲》。 4. 为尔今宵倒玉壶 - 今晚为你倒出玉壶中的美酒。 赏析:
【注释】 日日尘中眼不开:天天在尘世间,眼睛看不进去。 暂登苍翠喜游陪:暂时登上苍翠的山岭,高兴得游览陪伴。 莫辞辛苦经难险:不要推辞辛劳困苦经过艰难危险。 大有人生不到来:有大的收获和成就却难以得到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写诗人攀登泰山时的所见所感。首句“日日尘中眼不开”,说明诗人长期生活在尘世上,眼睛看不进尘世中的繁华世界;次句“暂登苍翠喜游陪”,表明自己今天登临泰山,心情舒畅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
【注释】 红尘:指人世间的名利。青嶂:青山。相顾笑:互相看着发笑。区区:微不足道,这里指自己。 【赏析】 这首诗写诗人重游灵岩,见山峦叠翠,野僧相待,勾起了他对往昔在灵岩山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。首句以“三到”起兴,点明题意;第二句写青山迎人,万山重叠,形象生动,有声有色;最后两句写野寺僧人对诗人故地重游的反应,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留恋。全诗结构严密,层次清晰,意境深远,语言清新隽永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庐阜山风景图。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,碧空如洗。公退后的铃斋中,主人闲适地品茗、赏景,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。 诗的第二句“为报二三佳客道”中的佳客指的是作者的朋友,他们都是喜欢欣赏自然美景的人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们一同登山,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愿望。 第三句“速须蜡屐共登山”中的蜡屐是一种用蜡烛制成的鞋子,轻便且易于行走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
解析:袁州庆丰堂十闲咏是一首描绘个人生活和感悟的诗歌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、功业无成的感慨,同时寄寓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。 注释:渐老无功业,闲思惜壮年。这里的“渐老”指的是诗人年纪渐长,而“无功业”则意味着他的事业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。桑榆如有得,犹可勒燕然。这里的“桑榆”通常指日落时分,象征着晚年或老年。“有得”表示有所收获,可能是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或成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