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无择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《哭孔融》。全诗如下: 圣孙家世嗣衣缨,夫子当朝有令名。 许国志坚存亮直,致君心切赞隆平。 明庭抗疏忠言在,列郡班条惠化行。 不享永年兼大用,终天遗恨负苍生。 注释: - 圣孙家世嗣衣缨:指的是古代圣人的后代世代继承着他们的衣钵和官位。衣缨通常指官员的服饰或官位。 - 夫子当朝有令名:指的是孔子的孙子孔融在当时享有盛名。夫子一般用来尊称孔子,而“当朝”则表示在朝廷中
这首诗的原文是: 寄崔枢密使君,时为司农卿、集贤相。明道二年同夏课,四人两举尽登科。孤寒惟子辛勤甚,虚薄伊余忝窃多。宦路驱驰今各自,名场出处旧相过。感今怀旧无憀赖,不觉临风发浩歌。 翻译: 向崔枢密使君寄诗,他当时担任司农卿、集贤相。明道二年一起考核官员,四个人两人都考中了。你(指崔枢密)一个人辛勤地努力,我(指诗人)则因为出身低微,被认为无能而多次失败。现在我们已经各奔前程,互不干涉了
【注释】 1. 轻如浮雾重如云:指书法的笔势轻如飘渺的雾气,重如浓密的云雾。 2. 学到精微妙入神:指学习书法到了精妙的境界,能使人进入一种神奇的境界。 3. 奇迹昔年传垩帚,高名他日压乌巾:传说过去有位书法家用白纸作写字的工具(垩帚),他的书法技艺非常神奇,以至于人们都认为他的名声能压过乌鸦的叫声。 4. 夸呈朋友防求副,留教儿孙恐失真: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时,要提防别人仿造
【注释】 (1)韩尉员外:韩愈,字退之,曾任监察御史。员外郎,是唐宋时对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的别称,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或副局级。 (2)“几年”二句:言我向公车献赋多年,现在才四十岁,但仕途已渐渐衰落。 (3)寸阴:指光阴。 (4)斗粟:一斗米的价钱,形容微薄的收入。 (5)潘郎:晋朝潘岳字安仁,以才貌著称,人称潘安。 (6)陶令:东汉隐士,名渊,字长通,居在庐山脚下的西林山中,后人称为陶三径。
【注释】朔风:北风。动地:震动大地。指戍城:守卫边防。藿(hè):豆叶,古代用作野菜充饥。縻(mí):缠结。五侯鲭(jīng):五侯是汉代贵戚大臣的代称,这里指汉成帝时的五侯霍氏。 【赏析】此诗写送别刘进士远游边塞的惜别之情。首句“朔风”起兴,“动地雪花明”描绘了边地壮阔的景色,为全诗定下了豪迈雄放的基调;次句“去去从知指戍城”,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,点明了友人即将奔赴边塞
注释: 县城荒僻民居少,吏事全稀似隐沦。 县城荒凉人烟稀少,官府事务也显得稀少。 且喜桑郊接乡树,莫嗟蓝绶染京尘。 看到桑田郊外的树木,不要因为身穿蓝色的官服而觉得沾上了尘土。 鸾姿岂合淹仇览,仙骨应难滞子真。 你的才能就像鸾鸟一样高洁,应该不会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。 好在公馀频寄问,我方江上学垂纶。 幸好还有闲暇时间相互问候,我在江边学习钓鱼。 赏析: 这首诗是对朋友即将离任去僰道县做尉的送行诗
注释: - 紫宸:皇宫中。 - 龙鳞:皇帝的威严,喻指权力。 - 杼投几:比喻母亲对子女的关爱。 - 槛折:折断栏杆,比喻遭受不幸。 - 阙里:古代指国都或京城所在地。 - 曳杖:拄着手杖。 - 明时:清明的政治时期。 - 正人:正直的人。 赏析: 此诗是一首哀悼朝廷重臣之辞,表达了作者对孔给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忠诚、正直品质的赞美。 首句“出入多年侍紫宸”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诗词中重要词语意义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”,然后把握关键词语,分析词义。“夏州叛”:指唐朝时期的夏州叛乱。夏州是唐王朝的一个藩镇,辖境相当今宁夏、甘肃一带。 【答案】 (1)注释: 夏州:即夏县。夏州叛:指唐朝时期的夏州叛乱。 (2)译文: 羌虏奸凶,诛杀奸贼,我忧心忡忡。出师十万,拥军貔貅
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刘挚的作品,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: 采采陔兰负养亲,几思定省泣晨昏。 三年已毕先王制,画日将承圣主恩。 名遂自同周柱史,谏违谁记鲁臧孙。 考槃在涧虽云乐,只恐泥书到远村。 译文: 采撷着陔兰背负养育亲人,思念父母时不禁涕泪纵横。 三年孝期满后按照先王制度,我愿像太阳般照耀圣明之主。 我的名字终于能够如同周代柱史一样,谁又能记得我鲁国的谏官? 我在溪边打捞过水瓢虽然很快乐
孟湘虞部赴京城,科名得手官三虞。 落落英才众不同,为官治理令人惊。 治国有方今称霸,论兵武艺比孙吴。 倚庐已见因心著,结绶还陪辨色趋。 冯唐白首无寸功,汉皇正求嘉谟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