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弼
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:边柝无声狱讼疏 - 解释:边疆没有战事,监狱中的诉讼案件减少。 - 关键词:“边”(边疆),“柝”(古代的一种夜间巡逻用的梆子或木棒)(用于警戒),“狱讼”(诉讼案件),“疏”(减少、解除)。 第二句:芙蓉池上避金乌(日出时) - 解释:在芙蓉亭上,人们避开了日出时分。 - 关键词:“芙蓉”(一种植物,常指荷花),“亭”(建筑或场所),“金乌”(太阳)。
瑞莲池 五月红莲繁盛时,隼旟同赏郡南池。 额名旧载零陵志,碑字新镌子厚诗。 采药衔杯愁满满,折花行令笑迟迟。 明年岁熟歌声稳,伴醉清香客是谁。 【注释】: 1. 瑞莲池:位于零陵县的莲花山风景区内,是该区著名的景点之一。 2. 隼旟(zhuī):古代用鸟羽装饰在旗上的图案,也指鹰和隼等猛禽。这里借指鹰隼一类的猛禽。 3. 郡南池:指零陵郡城南边的水池,因地处南边而得名。 4. 零陵志:零陵县志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。本题是一道理解性默写题,注意根据语境来填写。第一句“歌吹深秋节”,点明时间、地点、气氛;第二句“香灯古佛园”,描绘寺庙的景致;第三句“细泉初落石”,描绘泉水的特点;第四句“远岫正当门”,描绘远山的特点。最后要写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。 【答案】 ①歌吹:歌声和吹奏乐器
【注释】 穷:穷困,指广州地少人稀。封圻(qǐ):古代分疆界为“封”,分诸侯为“圻”。此指国土。 外国、中原:泛指中国。衣装:衣着。盛:繁荣昌盛。 【赏析】 此诗首句写广州的地理条件,后两句写广州的经济情况。前两句说广州地少人多,是一片荒山野地,但广州却有大片土地,烟水茫茫,四周都是封疆,没有外人侵犯。这两句写出了广州地处边远,但却有辽阔的土地和广阔的水域。后两句说广州虽然经济落后
【注释】 ①安南海口:指今广东湛江市安铺港,为古代通往南洋的必经之地。 ②瘴海涯:南方多瘴,故称南方为瘴海。 ③夷狄:古代对南方各部落、民族的称呼。反覆:反复无常,指叛乱。 ④孱王:懦弱无能之君,这里指五代时的南汉国君刘晟。𧀎街:即“瑇瑁街”,在今广州越秀山上。 ⑤藤桥兵:即藤桥兵变,指唐末朱温杀宰相崔胤的事。兵死鬼:即“鬼兵”,指士兵死亡的鬼魂。 ⑥沙上哭坟骸:形容人民因战乱而流离失所
注释:草市的人早晨喝醉后,在田野上点起篝火;泷江水流如泻地般直冲而下,栈道如同云朵般飘荡在天空中。 赏析:这首诗描写了辰州的自然风光和农耕生活,画面生动,意境优美。首句“草市人朝醉,畬田夜火明”描绘了人们在晨曦中醉酒,在夜晚的火光中劳作的情景,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。次句“泷江入地泻,栈道出云行”则描述了泷江如泻地般奔腾,栈道如云般飘动的景象,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
诗的逐句释义 1. “茶溪亭上绿沿回,溪上孤城照水开。”:描述茶溪亭周围的景象,绿意环绕,映衬着溪上的孤城,水面上泛起波光。 2. “谁趁落潮离晚渡,自寻芳草上春台。”:诗人询问是谁在傍晚时分趁着落潮离开,寻找春天的草地。 3. “年华有限忙中去,人事无涯暗里来。”: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。 4. “安得病躯开病眼,碧云瞻拱帝星回。”:表达想要有病的身躯和眼睛,以欣赏天空中的帝星。
【注释】 岳州:今湖南省岳阳市。 平湖七百里:指洞庭湖面。洞庭湖,古称岳州湖,因位于江南洞庭山(即君山)之南而得名。七百里,夸张的修辞手法,实际上是指洞庭湖面积辽阔,湖面广阔。 四望白波围:放眼望去,只见湖水四周环绕着白色的波浪。四望,四面观望。白波,白色波浪,指洞庭湖中的水。 影触吴天阔:倒影在宽阔的水面上仿佛触到了吴地的天空。影,影子;触,接触、映照;吴天,指南方的天空(吴地,泛指江南一带)
释义: 端砚就像池塘,润泽如雾气般滋润。粗鄙之人不识字,喜欢去陪伴诗翁。 译文: 端石(即端砚,一种文房四宝之一)宛如池塘,其润泽之态仿佛云雨交融。那些粗鄙之辈不识文字,却喜欢与诗翁相伴,一同品味生活的乐趣。 注释: 端研诗赠王欲:端研,即端砚,是古代文人书写时常用的文房四宝之一。王欲,这里指代的是诗翁,即喜好写诗的人。 端石:这里指的是一种石头,形状圆润,色泽温润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先输出诗句,再输出译文,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,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,末尾附上赏析”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,再翻译,然后分析关键词,最后进行赏析。 首先看注释,注释是帮助考生理解文本的关键词,要仔细阅读。 然后是翻译诗句,要忠于原文,注意关键字词。 赏析,赏析时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来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