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郁
【注释】 姜石帚:即姜夔,字石帚,号白石道人。寄诗谢:姜夔在淳熙九年(公元1182年)曾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。淳熙十三年,知湖州。淳熙十五年(公元1188年),知绍兴府。《宋史》卷四百四十四本传载:“石帚雅善音律,喜自制琴曲,清圆绵邈,听之使人神飞心醉。尤善吹笛,作《扬州慢》,音节谐婉,乃绝唱也。”嘉招:指嘉泰元年(公元1201年)知隆兴府的王炎。虚辱:谦辞,表示谦虚。移文:古代的一种公文
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。王维(701-761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他一生仕途不顺,晚年居常住蓝田辋川别墅,过着隐居的生活。 诗句解析与译文: 1. 年来雅道类聋喑,到处笙歌只劝淫。 - 注释: 近年来高雅的艺术形式都变得类似聋哑人,到处都是歌舞表演,它们仅仅是在宣扬淫秽之事。 - 译文: 最近几年,高雅的艺术变得如同聋哑人般沉默
观铸剑 良铁曾收汉益州,规模因塑古吴钩。 炉安吉位分龙虎,火逸神光射斗牛。 入水淬锋疑电闪,临崖发刃有星浮。 知君斩却楼兰了,戏袖青蛇住十洲。 注释: 1. 良铁曾收汉益州:好的材料曾被用来制造过汉代的益州(今四川一带)。 2. 规模因塑古吴钩:根据古代吴钩的样子来设计铸造的规模。 3. 炉安吉位分龙虎:在炉子里安放好位置后,可以划分出龙虎的形状。 4. 火逸神光射斗牛:火焰燃烧时
【注释】 说着池阳旧岁时,星郎事业世皆知。 淮人自古真堪用,天下如今尚可为。 江南烽高黄塞近,街头箭急赤囊驰。 多应规抚烦君往,横槊随赓薄伐诗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送别诗,是诗人赠给朋友龚郎中的。 第一句“说着池阳旧岁时”,点明送别的时间是池阳(今安徽贵池)故地,也即诗人与友人相别的地点。池阳在唐时属宣、池二州,诗人以“池阳”指称池、宣二州,是借指宣歙两地。这两句是说:我们在这里话别
毛梧竹惠诗趁韵答赠 三衢不住住王城,因向江湖得令名。 朝士有书常倦答,骚坛分韵每先成。 事临口画无遗策,交以心期肯待盟。 贻我高吟粘屋壁,琅篇珠字照山楹。 注释: - 毛梧竹(1295-?),字子美,号东园,衢州(今属浙江)人,南宋文学家、诗人。 - 王城,泛指京城。 - 因向江湖得令名:因为经常在江湖上作诗而出名。 - 倦答:疲倦地回答。 - 骚坛:即文坛,指文人聚会的场所。 -
注释: 1. 坐窗长记别时愁,欲讯平安尚未由:坐在窗前常常想起分别时的忧愁,想要询问你平安的消息却一直没有机会。 2. 客袂重来惊日久,义怀高甚薄云浮:你再次回来让我惊讶了很长时间,你的义气深重,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漂浮不定。 3. 论心句好能令喜,到骨贫深不足忧:谈论心中的话就能让人感到高兴,但是骨头里贫穷深重却不足以担忧。 4. 更向吟边策勋业,江湖近日欠清流:更在吟咏中筹划功勋事业
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。 1. 端溪湮塞焦桐已 - “端溪”指的是一种古琴名,“湮塞”意为被埋没或消失。这里可能意味着古代的端溪琴已经不被人使用了。 - “焦桐”也是对古琴的另一种称呼。 - “已”在这里表示已经完成或不再存在。 2. 罗旅文房尚奢侈 - “罗旅”可能是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,而“文房”则是指书房中的文房四宝,即笔、墨、纸、砚。 - “尚奢侈”表明人们还在追求奢华的生活
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,描述了皇帝的生日庆典。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: 1. 虞弦清暑,佳气葱郁,非烟非雾。 - “虞弦”是指虞舜时代的乐器,这里用来象征帝王的威严和神圣。 - “清暑”表示天气凉爽,没有炎热的气息。 - “佳气葱郁”形容帝王周围的氛围非常好,充满了吉祥和祥瑞之气。 2. 人正在、东闱堂上,分瑞祥辉腾翠渚。 - “人在东闱堂上”指的是皇帝所在的宫殿位置,东闱是皇宫的一部分。 -
绛都春 晴天媚晓。正禁苑乍暖,莺声娇小。柳拂玉阑,花映朱帘韶光早。熙朝多暇舒长昼。庆圣主、新颁飞诏。贻谋恩重,齐家有训,万邦仪表。 偏称宫闱欢笑。酿和气共结,天香缭绕。侍宴回车,韶部将迎金莲照。鸡鸣警戒丁宁了。但管取、咸常同道。东皇先报宜男,已生瑞草。 注释: - 绛都春: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。绛(红)都春,意味着春天的颜色是红色的。 - 晴天媚晓:晴朗的天气伴随着早晨的阳光。媚
【注释】 1. 念奴娇:词牌名。 2. 雪:这首词描写了雪花的漫天飞舞,以及雪花带来的寒冷和对人的困扰。 3. 没巴没鼻:形容雪花飘落的速度极快,好像被风吹得四处乱飞一样。 4. 霎时间、做出漫天漫地: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满天飞舞的景象。 5. 不论高低并上下,平白都教一例:无论人们身处何方何地,都会被这漫天的雪花所笼罩。 6. 鼓动滕六,招邀巽二,一任张威势:比喻雪花随风飘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