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弋
豫章别紫芝 吟苦事俱废,拙深贫未除。 豫章:地名,在江西省。紫芝:一种草名,传说中服之能长生不老。 吟苦事俱废:因为吟诗作赋而耽误了其他事情。吟苦事,指为诗词歌赋所耗费的心思;事俱废,意即所有的事情都因此而荒废了。 拙深贫未除:我穷困潦倒,未能摆脱贫困。拙深,形容自己才能低下,处境艰难;贫未除,指贫穷仍未得到彻底解除。 豫章别紫芝:在豫章这个地方与紫芝告别。 译文: 吟诗作赋耗尽了心思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,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。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,诗人通过游智门寺,对古刹进行了一番深情的缅怀和凭吊。 “传闻此地有龙飞”,传说在这个地方曾出现过神龙,这一句点明了地点。“佛殿残砖刻凤螭”,是说这座寺庙虽然已经破败不堪,但是曾经的辉煌却依然存在。“事去千年无问处”,表明事情已经过去,人们已经忘记了。“寂寥霜草卧苔碑”,说明这个地方已经荒凉,没有人来问津了
【注释】 龙湾:指长江下游的一段江湾。龙湾口,即今南京长江大桥下游一带,因形似龙而得名。 椎(duī)鼓:敲着鼓槌击打鼓。 山:指南唐时建都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 前日:昨天。 今日:今天。 闲人:闲散的人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纪游诗。诗人于“前日”来此游览,在画船上击鼓过龙湾,登岸后回首望见升州(今南京市)一带的青山,想到自己虽然游历了很多地方,但是像自己这样经常出游的人是很少的,不禁发出感慨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,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时,首先要读懂诗句,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。“我来方与庐山别,你去庐山是故乡”意思是:我来到庐山刚刚和庐山作别,你回去庐山就是故乡了。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;“前日住山浑不觉,如今山远却思量”意思是:前几天还在山下居住,不知不觉已经离开,现在我离开山已经很久了,想到它又觉得惆怅了。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之情。赏析
注释: 游智门寺,游览智门寺。 一间瓦屋荒山里,一间简陋的瓦房坐落在荒凉的山中。 山路萦回夕照明,山中的小路曲折蜿蜒,晚上也显得明亮如昼。 只有比丘头雪白,这里的和尚只有头顶上的头发是白色的。 旋收经卷入相迎,他迅速地将手中的经书卷起放进布袋,然后微笑着迎接你。 赏析: 这首诗描绘了智门寺的荒凉景象和和尚的智慧。诗的首句“一间瓦屋荒山里”,通过“荒山”这一环境描写
【注释】 高邮:古县名,治所在今江苏省高邮县。紫芝:古代传说中的仙草名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说:赤水紫芝生。李白《赠汪伦》诗有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之句。这里指友人汪伦。 重逢:又见面了。 更:副词,表示时间或次序的进一层。凄然:悲伤的样子。 明日:明天。帆:船帆。开:张开。岸:水边。 接:与……相接。平湖:平静的湖水。 好诗:好的诗句。自作:自己写。 狂梦:狂妄不清醒的梦。圆:实现。
注释: 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,我却像飞絮一样轻盈。我现在就像一只燕子,已经找到了巢穴。暗想庾信的家边竹,新添了几茎翠绿的嫩笋。 赏析: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《春日寄宇文十二弟》。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,思念远方的弟弟宇文十二。诗中以“飞絮”喻己,以燕子喻人,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。同时,诗中还运用了典故,暗指了庾信的家边竹,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山行 偶作山行只杖藜,归逢寒日下山时。 与僧并立看红树,忽有鹤来栖树枝。 注释: 偶作山行只杖藜,归逢寒日下山时。 偶作:偶尔做;杖藜(lí):拄着藜杖。藜,一种草茎,古人常把它当做拐杖。 归逢:归来遇到。寒日:寒冷的太阳。下山时:傍晚时分。 与僧并立看红树,忽有鹤来栖树枝。 并立:一起站着。看:观赏。红树:红色的树木,这里指枫树。 鉴赏: 这是一首描写山行情景的小诗。诗人因山而发
【注释】 历以寅为正,风从艮位来。 寅年(正月)开始,风从艮位吹来。 桃符当壁写,竹户趁钟开。 在门上写桃木做的门神,趁早晨的钟声开启门户。 宿雨滋初茁,长年老不材。 昨夜的雨水滋养着刚刚萌芽的幼苗,而那长年累月的老树却无用武之地。 满庭青柏叶,惆怅独持杯。 庭院中有一片翠绿的柏树林,我独自一人举杯饮酒,心情惆怅。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描写新春景象的七言绝句,通过描绘新春的景象,抒发了对岁月无情
诗句释义与译文: 1. 避世怀孤往 -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远离和追求孤独的愿望。 2. 为庵近五峦 - 诗人为了修行选择了靠近五座山峰的地方建造了庵堂,表明其选择隐居的决心。 3. 出无人作伴 - 表示在修行过程中,没有其他俗人陪伴,强调了独自修行的清静。 4. 归有鹤相看 - 当胡道士返回时,有鹤作为同伴迎接他,增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氛围。 5. 老石苔衣净 - 描述庵堂周围环境的自然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