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宝昙
诗句:杜陵亦有天尺五,云母不似玻璃深 译文:杜陵(古代地名)也有如同天空般宽广的五丈,然而它却不如云母那般深邃。西家钟声虽然响亮,但它不能打扰我的宁静读书生活。 注释:1. 杜陵:指杜陵县,位于今陕西省西安东南,是古代长安的一个地区。2. 天尺五:形容空间或事物的广阔无边,犹如天空一般。3. 云母:一种矿物质,质地细腻,色泽如云,常用于制作装饰品或工艺品。4. 玻璃深:形容透明度高和光泽度强
【注释】 它日:将来。 西湖:即杭州西湖,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。 有僧:指西湖上住着的僧人。 发鬙:形容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。 一双眸子清于水:一双眼睛清澈如水。 想见新诗我不能:想要欣赏他的新诗而自己却做不到,即欲赏而不能赏。 【赏析】 “与应兄之西湖二绝 其二”是作者为好友应氏所作的《西湖二绝》的第二首。此诗以写景开篇,接着通过描绘西湖上的僧人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全诗语言简练
【解析】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,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感情,并能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。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。首先要读懂内容,这是一首咏物诗,描写的是蜜蜂采花酿蜜的情景,“蜂”是主体,“上粉须、趁衙去计未全疏”等句都是写蜜蜂采花的过程;“蜜脾一点香先透,万斛醍醐总不如”则是说蜂蜜虽好,但比之百花的馨香还是略逊一筹。最后两句运用比喻
【注释】: 天遣今年到五夫:天意让我来到了五夫。 还如雪后望西湖: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过后,我再次看到了美丽的西湖。 磐庵老子今诗伯:磐庵老翁现在被誉为诗坛的领袖。 红叶盈庭:庭院里充满了红色的树叶。 许屡书:多次写信。 【赏析】: 《留姜山怡云见访二绝并呈李磐庵文授》是明代诗人陈子升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。 首联“天遣今年到五夫,还如雪后望西湖”
怡云山的留姜山人,听说你来了,特地派人来传书给你。 你的诗句如同伽梨般美丽动人,令人一见倾心。 你在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为你而来,醒来后欣喜若狂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留姜山人的深深敬仰和期待相见之情。 译文: 怡云山的人听说你来,特地派人来传书给你。 你的诗句如同伽梨般美丽动人,令人一见倾心。 你在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为你而来,醒来后欣喜若狂。 注释: 1. 怡云山:指留姜山人隐居的地方。 2.
晨曦入檐水到户,老子肉醉人眼寒。 注释:清晨的阳光照射进屋檐,水珠滴落在窗户上,形成晶莹的水珠。我就像被老子的肉酒灌醉一样,眼睛变得朦胧而寒冷。 博山一丝坐正稳,不许童稚褰帷看。 注释:我坐在博山上,保持端正的姿态,不允许小孩儿掀开帘子偷看。 赏析: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磐庵的生活情景。早晨,晨曦洒满屋檐,水滴如珠串挂在窗棂,诗人被这美景陶醉。然而,他并不满足于此,而是坐在博山上,端坐正身
诗句注释: - 四十五里:指距离目的地有45里的路程。 - 邻近寺:附近的寺庙,暗示旅途中可能有休息或游览的地方。 - 一十八盘:形容山路曲折盘旋,共有18个弯道,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难行。 - 容易山:容易达到的山峰,可能指地势较为平坦或景色较为秀丽的山景。 - 篮舆走风雨:用篮子做成的车在风雨中前行,形容旅途艰辛。 - 七峰峰外见斑斑:站在七座山峰之外,可以看到山峰上的颜色斑点。 译文:
【解析】 1、细如毛发绿毵毵:形容菖蒲的茎纤细,绿色浓密而茂密。毵,同“毵”,长条状物体下垂的样子。 寂寞无人共岁寒:孤独地度过寒冷的岁月。寂寞,冷清孤单。 2 万壑千岩风雨面:万山万壑都在风雨中。壑,两山间的凹地或深谷。 3、却宜六月坐中看:却适宜在六月里坐在堂上观看。却,适,恰好。 【赏析】 这是写菖蒲的诗。首句写菖蒲的茎纤细,绿色浓密而茂密。第二句写菖蒲的茎孤独地度过寒冷的岁月
青奴 青奴初不下房栊,肌骨玲珑雪未中。 八月华胥人自到,可怜尘壁卧西风。 注释: 青奴:指青楼女子。 初不下房栊:起初不肯进入房门。 肌骨玲珑:形容女子肌肤骨骼纤细而透明,如同玉石一样洁白晶莹。 华胥:传说中的古代神女名,这里代指青楼女子的幽会之地。 自到:自己到来。 可怜:可惜、遗憾。 尘壁:墙壁上的尘埃,借指简陋的居所。 赏析: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。诗中描绘了一位初入青楼的女子
注释: 江南初次见到梅花盛开,春天的气息就已满城。陇上明月照耀下的霜钟也令人陶醉。不管玉堂中多么寂静无声的夜,我也会误随驿使的马蹄而来到这荒凉之地。 赏析: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试时所作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,梅花盛开,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城市。第三句则转折到了另一个场景,诗人在陇上看到明月下霜钟的景象,感到十分美好。但第四句却突然转折,诗人并没有留在玉堂中度过夜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