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斯植
【注释】晓山:晨曦中的群山。霏:雾气弥漫。四面楼台:指周围高楼大厦。芳草:野草。年年:每年。湖上路:湖边的道路上。柳花:柳絮。 【赏析】此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湖上景色。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中的群山、烟雾弥漫的湖面以及湖边道路上的野草和柳树,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同时,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
《山行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。这首诗描写了王维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。 诗句释义 1. 山行:在山中行走。 2. 岩边结屋与樵邻:岩边搭建小屋,与砍柴的人为邻。 3. 流水桃花几度春:溪水流淌,桃花盛开,春天多次降临。 4. 行到碧云无尽处:行走到了碧空如洗的地方。 5. 深山怪木老如人:深山里怪异的树木苍老得如同人一样。 译文
诗句释义 1 寄静佳朱明府:这是诗人写给静佳朱明府的一封信。"寄"意味着这封信是诗人亲自写给对方的,"静佳"可能是收信人的昵称或者名字,"朱明府"指的是官名或官职。 2. 伤心独立旧池台:诗人独自站在池塘边,心情悲伤。"伤心"直接表达了他的情感状态,"旧池台"指代的是曾经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地方,现在却成了令人伤感的回忆。 3. 日日西风送雨来:每天西风吹过,伴随着绵绵细雨
注释 1. 江湖:泛指江河湖海,这里指的是仕途。 2. 寥落:孤独凄凉。 3. 转飘蓬:随风漂泊不定。 4. 归梦年年逐去鸿:每年春天,都有归乡梦随大雁而去。 5. 吟鬓:指文人的鬓发,因为经常吟咏诗作而变得花白了。 6. 杏花无语立东风:杏花在春风中静静站立,默默无语,似乎在等待什么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时候,写给远方友人的一首诗。诗人用"春阴书事呈正甫先生"来开头
叶 天涯谁与寄相思,残片疏疏尚恋枝。 一自西风寒勒后,凋零能得几多时。 赏析: “天涯谁与寄相思”中的“谁与”表达了无人能解诗人心中相思之情的孤独感;“寄相思”则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。而“残片疏疏尚恋枝”,通过描述树叶虽已凋零但依然依恋枝条的景象,传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 “一自西风寒勒后,凋零能得几多时”中,“西风”象征着无情的自然力量
【注释】 春阴:春天的天气阴暗。呈:上奏,献上。正甫先生:指张正甫。张正甫,字正甫,号静山,南宋人,有《正甫诗》传世。春阴书事:指在春天里所写的事情。 【赏析】 “二月花阴已觉迟,黄昏帘幕燕归时。”这是说二月里的花儿已经开败,天也渐渐地阴下来,傍晚时分,燕儿归来,帘幕低垂。这两句写出了一幅暮春时节,日落黄昏时候,燕子归来、花残枝老的景象,烘托出一种萧瑟、寂寞的气氛。 “小栏独立无人处
闻子规 十年已起故乡情,客里凄凉不耐听。 啼到蜀天空有恨,水流依旧月还明。 诗词原文: 十年已起故乡情,客里凄凉不耐听。 啼到蜀天空有恨,水流依旧月还明。 赏析: 《闻子规》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,以七言绝句的形式,描绘了子规鸟的哀鸣和其背后深厚的乡愁。诗中通过“闻子规”这一主题,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。 首句“十年已起故乡情”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怀念
丙辰元夜 淡淡的河面映照月光,斜照的河水浮光闪闪;倚楼眺望尽是青山。残烛怕冷,害怕寒冷的元夕之夜;小栏花影,伴着我的愁绪。 译文: 淡黄色的河面倒映着月亮的光芒,斜照的河水波光粼粼;倚楼远眺尽是青翠的山峦。残烛害怕寒冷的元夕之夜,小栏杆上花儿的影子陪伴着我忧愁。 注释: - 丙辰:这里指代一个具体的时间或者年份,可能是诗作创作或发表的时间。 - 元夜:农历正月十五日,称为元宵节,民间有赏灯
【解析】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,能力层级为B级。解答此题,首先读懂全诗,了解内容,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,分析其含义即可。“老来春去怯凭栏”,意思是:年老体衰的我害怕在春天里登高凭栏;“今古兴亡一笑间”的意思是:古今朝代的兴衰更替就像那一瞬间的事一样;“满径落红人不到”的意思是:满地落花没人欣赏,杜鹃鸟在空荡的山道里啼叫;“杜鹃啼雨入空山”的意思是:杜鹃鸟啼叫时雨点落入空山之中。
注释:柳树在隋堤边生长,春天的风吹过却带不走我内心的怨恨。 柳条本无拘束,也向人前学舞腰姿。 赏析: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以柳树自喻,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。首句"汴水隋堤总寂寥,春风吹恨未曾消",描绘了一幅荒凉、寂廖的隋堤景象,同时也暗寓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。第二句"长条本自无拘束,也向人前学舞腰",则将柳树比作一位有着自由灵魂的女子,虽然她本无拘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