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子益
【注释】 一槌便就,颟颟顸顸。 颟(mán):形容人或物粗鲁、笨拙的样子。 不假一槌,无端无端。 无端:没有缘由、原因,无缘无故的意思。 忙里工夫闲处觅,闹中消息静中观。 忙里工夫:在忙碌时找时间(如做诗)。 闹中消息:在喧闹中发现的隐秘之处。 静中观:安静时观察、思考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忙碌时寻找机会,在喧嚣中发现平静的场景。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
注释: 四九三十六,夜眠如露宿。 四九是六十的意思,所以三十六就是三十,三十即三日,也就是三夜。"露宿"是露天睡觉的意思。 银海眩生花,玉楼寒起粟。 银海指天空,眩生花是说天上的云彩在阳光照射下像鲜花一样绚烂夺目。玉楼寒起粟是指天冷了,人的额头上会起一层薄汗珠子。 翻笑二祖立雪漫齐腰,活埋一片无瑕玉。 二祖指的是禅宗的两位祖师,他们为了弘扬教义,不顾严寒站在雪地里,这种精神让人赞叹不已。然而
【注释】 昨日:昨天。雨,云彩的降水现象,这里指降雨。 今日:今天。晴,天气放睛的意思。 桃花:一种植物。开口笑,形容桃花盛开时艳丽动人的样子。 灵云:天上的云朵,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。 【赏析】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春日美景,诗人抓住春天的特点,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:昨日降雨,今朝放晴;桃花盛开,笑容可掬;而那灵妙的云儿已飘然而去,不知去向。这首诗语言朴实,却生动传神
我们来逐句分析诗句。 第一句: “最初句,向上机。” - 注释: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“最初一句”或“初机”。 - 赏析:在佛教禅宗中,修行的人要逐渐深入,从浅入深,最终达到“最初一句”,也就是最初的觉悟,这是修行的开始。 第二句: “瞿昙不会,达磨不知。” - 注释:“瞿昙”指的是古印度的瞿昙(Kutastha),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;“达磨”是指六祖惠能,他也是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。 - 赏析
【译文】 走不出去的地方走一步,说不清楚的地方说一句话。 径山的诸位公卿见义勇为,灵隐寺的师伯拔剑相助。 【注释】 偈颂七十六首:即《颂古百篇》。“偈”是梵语音译词,意为“颂”。此诗指佛教中的一种赞佛功德的颂体诗。偈颂,即以韵文形式写成的佛事仪轨或佛经中的赞诵文字。“七十六”,即指《颂古百篇》中的七十六首。“其四”,指第四十八篇。 行不到处行一步:意谓没有到达的地方,也只走一程路。
【注释】这首诗的大意是:去年冬天,我冒着寒风大雪出门去拜年。今年冬天,天气转晴了,梅花在屋角开放。我笑那些鲁国的史官们胡说八道。 【赏析】这首诗写的是“冬节”之事,但重点不在写雪景,而在于写人。诗的前两句是说,去年冬天我去拜年时,正逢寒冬腊月,雪花飘飘洒洒,漫天飞舞。我顶着狂风大雪,迎着刺骨寒风,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拜年。后两句则是说,如今又到了这个季节,天气转晴了,梅花在屋角盛开了
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: 黄梅夜半,鸡足峰前。 注释:在黄梅时节的半夜时分,鸡足山的山峰前。 承虚接响,互相热瞒。 注释:承接虚空的声音,传递回声,相互之间进行着热烈的欺骗。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梅时节的夜晚景象,以及鸡足山的山峰前的情景,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。诗中的“承虚接响”与“互相热瞒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困惑,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世界真相的探寻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
注释: - 天上月亮圆,人间月半弯。 - 明眼的和尚,看月亮时,却像没看见一样。 - 盏子掉在地上,楪子变成了七片。 赏析: 这是一首描述月亮的诗句。首先,“天上月圆,人间月半”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和地上的不同状态。天上的月亮是满月,而人间的月亮则是半个月亮。这里的“半”字既指月亮的形状,也暗示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。 “明眼衲僧,见似不见”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
【注释】 维摩:即维摩诘,古印度人。本为国王舍利弗的家臣,后成为佛教高僧。传说他曾在拘尸那罗城与释迦佛论经,故称“维摩诘”。 赞:佛教中对颂佛之文称为赞。 扁鹊:名越人,战国时期医学家,精于针刺,曾游历列国,为人治病,名闻天下。 病在一默:指不开口说话,不说话。 医你不得:无法医治你的病。 【赏析】 《维摩诘经》中记载:维摩诘在毗舍离城,以大乘佛法开导众生,但有一方士子,名为长者
诗句释义:天上无弥勒,人间无释迦。烧香礼拜谁,唵摩尼达哩吽㗶咤。 “不行喝,不行棒”表达了对于暴力和强制手段的拒绝,暗示了通过平和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。“负命衲僧,不钓自上”则描绘了一位僧人自行前来寻求帮助的形象,表明了谦逊与自发求助的精神。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,提倡通过内省和修行来寻求解脱,而不是依赖于外力或权威。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人修行的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