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子益
【注释】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:一首佛教赞诗,全句大意是:一个字也没有画,八字里没两撇。 一、二:这里指一个字。 彩:色彩。 饶舌:多说话。 【赏析】 此偈颂赞美了书法之美,以“一字不著画”为题,赞颂书法家的字体如画。“八字”即八分书,“没”是无的意思,意谓这种字体笔画不多,却十分有特色,“文彩甚分明”是指字迹清晰,笔画流畅,没有拖泥带水之感。整首偈颂用简练的文字赞美了书法艺术之美,语言朴素而有力
【注释】 出山相赞:指和尚出家修行,以弘扬佛法。捏双拳,衣露肘:比喻僧徒们不修边幅,袒露前肘。谓悟明星:比喻佛祖如明星一样明照众生。有甚分晓:意指什么道理、方法能够明白。本为修行利济人:本来是为了修行和救济众生。谁知变作不唧𠺕:意思是说谁知道会变成这个样子。唧𠺕:形容僧徒们不修边幅的样子。 【赏析】 “捏双拳,衣露肘”:僧人们为了表示自己不修边幅,常常把衣服袖子挽起来,露出肘部
小师慧清游山, 行脚不遇人,不如屋里坐。 那事本现成,何须外边讨。 东行西行,蓦忽筑着脚指头。 定笑玄沙,错认橘皮唤作火。 注释: - 小师慧清游山:小师慧清(即慧能,禅宗六祖之一)在山上游玩。 - 行脚不遇人,不如屋里坐:行走于山林间寻找道法,却遇到无人接待,还不如回到屋内静心修行。 - 那事本现成:那些事情原本就已经存在,不需要刻意去追求。 - 何须外边讨:为什么非要到外面去寻找呢? -
注释:我所处的门道,起初并没有关键。 半合半开,像是东边一扇西边一扇的扇子。 千闻不如一见。 赏析:此诗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对佛法理解的过程。初无关键,说明修行者刚开始接触佛法时,没有固定的思路和方法,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。半合半开,东扇西扇,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各种观点和流派,他们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,但最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。千闻不如一见
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,其大意是描绘一位高僧下山的情景。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: 1. 祥侍者化供:这是第一句诗,描述了一位名叫祥的侍者正在为众人提供供品。"祥侍者"指的是一个服侍他人的人,而"化供"则是指他正在为人们准备供品。这句诗通过"祥"这个字点名了这位侍者,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为众人服务。 2. 祥禅为众下山来:第二句诗,“祥禅”可能是指祥这位侍者的身份,也可能是指他的禅宗修行
达磨携履赞 赤双脚,携只履。 自东自西,谁不识你。 最难掩是当门齿。 【注释】 达磨:唐代高僧,俗名道一,法名惠能,禅宗五祖。 赞:赞美、歌颂的意思。 赤双脚,携只履:形容达磨以最朴素的行脚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。赤脚表示他的虔诚与谦逊,而只履则是他行走于世间的象征。 自东自西,谁不识你:这句话表达了达磨无处不在的形象,无论在哪个方向,人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 最难掩是当门齿
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每句内容。 1. 传上人之径山:这第一句诗意味着在通往山顶的路上,有一座著名的山,被称为“人径山”。 2. 佛祖不传希世宝:这句话的意思是,佛陀(即佛祖)并不会将任何稀世珍宝传授给他人。这里“希世宝”指的是极为稀有的宝物或珍品。 3. 千人万人觑不破:这句话表达的是,即使是成千上万的人也无法理解或看透。 4. 五峰相见索看时
【注】: 祖典座:指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。南岳:指湖南省衡山,是佛教名寺之一。祖典座前往衡州(治所在今湖南衡阳)参拜谒见南岳的僧人,即此诗所咏之事。 寂寞相从恰四年,不曾谈著祖师禅。 四年:一作“四载”。祖师:佛教语,谓释迦牟尼佛为印度古僧伽梨王的太子,出家后,于菩提树下成正等觉,是为如来。后人以“祖师”泛称佛教祖师。 杖藜:拄着拐杖步行。点破:犹说破。 点破潇湘水底天:潇湘水,即湘江,在湖南省
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谢东禅,他写的是一首关于寺庙的诗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: 家贫路富鼻辽天,各立门风辱祖先。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,有些家庭贫穷,有些家庭富有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门风和祖先。 争似太平无事客,长伸两脚放憨眠。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,与那些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相比,那些没有战争、没有烦恼的人们更幸福。他们可以悠闲地躺着睡觉,不必担心任何事情。 注释: - 家贫路富鼻辽天
绵州昙上人寻求语上径山解释唱东山瓦鼓的歌,不知节拍有错误。 要使声音像当日,快向凌霄走一次。 注释: 绵州:地名,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境内。 昙上人:指僧人昙静。 解唱:解说,演唱。 东山:地名,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。 誵讹:音律的错误。 快向凌霄走一遭:意谓要唱得像当年那样,声音响彻云霄。凌霄,即凌霄阁,在今江苏省镇江市。 赏析: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《赠岑参》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共四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