饶节
诗句释义: 莫雨凄凄,鸦落在树林中,绿色的苔藓随意地爬上了墙壁。 译文: 雨水淅沥淅沥,乌鸦栖息在树梢,绿苔覆盖在墙上。 关键词注释: - 莫雨凄凄:形容雨水连绵不断,声音凄凉。 - 乌鸦着林:乌鸦落在树林中。 - 绿苔随意上墙阴:绿苔随意地爬上了墙壁,形成阴湿的环境。 - 问侬此雨妨农否:询问这场雨是否妨碍了农事。 - 漠漠无言念更深:形容诗人默默无语,思念之情更加深沉。 赏析:
释义:世人纷纷有何种急切,利欲着身如束湿。 道人摆去尘世的虚妄,拄杖芒鞋当收拾。 注释: 其一 世人纷纷有何种急切,利欲着身如束湿。 其二 道人摆去邻虚尘,拄杖芒鞋当收拾。 赏析: 这是一首描绘人生态度的诗。诗人用"世人纷纷有何种急切"来表达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超脱物欲的渴望。他认为,人们之所以忙碌、奔波,都是因为被名利所驱使,就像被束缚在潮湿的环境中无法自由呼吸一样。 接下来的两句
【注释】雨过残春一扫空:春天的雨刚刚过,把残春一扫而空。哦诗自绕菊兰丛:我在吟诗的时候,总是围绕着菊花和兰花。 【译文】春天的雨刚刚过,把残春一扫而空,我就在这菊花和兰花之间吟诗。 【赏析】此诗写诗人在山中偶得幽趣,与友人相会的愉快心情。首联“雨过残春一扫空”点明时间是初夏;“哦诗自绕菊兰丛”点明地点在山中。颔联两句,既表达了对山中故友的思念,又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颈联写景
以下是对《寄冯大辩二首 其一》的逐句解读: 1. 诗句解析: - 阅礼敦诗数范公:通过阅读并研究古代礼仪和诗歌来效仿范公(指范仲淹)的行为。 - 威名千古在羌戎:范公的威望和名声永远流传,即使在羌族和戎族中也有所体现。 - 范公远矣偏裨老:范公(指范仲淹)已经远离了,现在只剩下一些辅助的将领(偏裨)。 - 犹挟仙方可疗穷:尽管年纪已高,但仍然有仙人般的智慧可以治疗贫穷。 2. 译文注释: -
【注释】 双泉:山名,在江西奉新县北。祥毡头:即“香毡帽”,古代僧人常戴的帽子。 丛林:佛教语,指寺庙林立之处。 阿师:对和尚的称呼。卷角三冬暖,恰趁开炉作供时:意谓僧房三冬如春,正是开炉烧香、施食的时候。 【赏析】 这是首咏古寺的诗。前两句写寺院之幽静与稀少,以见其珍贵;后两句写僧房之温暖,以见其清幽。全诗语言平淡,却能给人以深刻的感受。 此诗是作者于宣和五年(1123)秋在庐山双泉寺所作的。
这首诗描绘的是在普照寺观竹的场景。 招提夜宿竹连村,似对诸郎孤竹君。招提是佛教寺庙的意思,这里指普照寺。竹连村,形容村庄周围都是竹林。孤竹君,指的是古代的贤臣伯夷、叔齐,他们因为不屈于权贵而饿死在首阳山,因此被称为“孤竹君”。 独倚胡床人静后,总将尘世付浮云。胡床是一种轻便的坐具,用竹子和皮革等材料制成。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独自坐在胡床上,等到夜晚人静之后,他将世俗之事全部放下
【解析】 这是一首赠友诗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。 “神游”二句,意为:你神游过许多山岩峰峦了,占得吉兆应当知道会很快回到京城(指汴京)。“值遇贵人”,意谓遇到了尊贵的人。“真有意”二句,意为:等待看你腾飞跃起,像大禹那样成为诸侯之长。“鲵桓”,即“鲵”,指古代传说中的水族无角巨兽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载:晋侯使韩宣子来聘,赐大弓矢,曰:“余子无良弓,将作为侯伯,则此与渠并是也。”杜预注云:“鲵
【注释】次韵周提刑出邓鄙五首 其二 过厉山驿 古木参天枝欲倾,秋风时发半岩声。 厉山拟作故园梦,山雨萧萧梦不成。 译文: 高高的古树直冲云霄,仿佛要被树枝压弯,秋风不时吹过半山的岩石,发出阵阵声响。 我打算在厉山上做一场故乡的梦,但是山雨潇潇,我的故乡之梦不能成真。 赏析: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和抒发思乡情怀的诗。诗人在途中经过厉山驿,看到古木参天,秋风飒爽,不由得产生了归家的想法
注释: - 危径湍溪六月寒:在险峻的山路上,湍急的溪水在六月里仍然寒冷。 - 阿师分卫入云端:阿师(指僧人)在山路上行走,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飘渺。 - 有人不辨师真伪:有人无法分辨出阿师的真实身份。 - 举似山僧短偈看:他们拿出一首短小的偈文给山里的和尚看。 赏析: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古上人的诗。首句写山路艰险、溪水湍急,表现了环境的恶劣;次句写阿师(即僧人)如云中飞鸟般飘忽,形象生动;三
【注释】: 旌旗:指军队的旗帜。 乃翁:对年长的人的尊称。 衣履不穿空:比喻生活清贫,没有多余的衣服和鞋子可以穿。 赏析: 这首诗是作者在邓州为官时的次韵之作。首句写秋风劲吹,旌旗招展,而赤脚的儿童却挽着他们的老人,这画面显得格外凄凉。第二句写使者看到这种情形后,也为他们感到高兴,因为这说明他们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第三句则是说他们虽然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,但是仍然很清贫